以人为本 服务社群 积极推动优质教育 为学生开创更美好明天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83期 梁文珊校长 廖子良校监 朱伟林校长 凤溪公立学校慈善法团凤溪公立学校慈善法团由新界廖氏一族创办,以氏族的名义,兴教办学,取代「卜卜斋」的教学模式,以及打破女子不能接受教育的旧有观念,开创了新界乡村办校的先河。办学团体兴办了凤溪幼稚园、凤溪第一小学、凤溪创新小学、凤溪廖润琛纪念学校、凤溪第一中学及凤溪廖万石堂中学在内 1 所幼稚园、3 所小学及 2 所中学,致力承传先辈的办学使命,对教育不遗余力,以育人为己任,惠泽社群,推动优质教育发展。
致力社会服务 开创教育先河
新界上水乡廖氏一族先贤致力于社会服务,早在 1932 年已经预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时代需要,着手兴教办学,在其宗祠(即现时廖万石堂),改建了一所学堂,充分体现廖氏重视教育、培德育才的传统。廖子良校监分享,初时建校实属不易,宗祠亦需要进行改建,由一所民办学堂发展至今日的规模,有赖廖族前人及办学团体的大力支持,为学校提供丰富资源,每个校舍皆设备完善,空间宽广,环境优美,惠及全港学生,作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的良好土壤。
在发展优质的普及教育外,慈善法团亦积极投入社福及慈善工作,兴建安老院,以及建设凤溪社会服务综合大楼。综合大楼设有五个部门,分别为安老部、护理部、日间护理中心、长者邻舍中心及医疗中心,为北区长者提供高质素及多元化的一站式安老服务,致力于营造一个舒适、安全且充满关爱的环境,贯彻敬老、爱老、护老的宗旨,服务社群。
历经三代传承 浓厚凤溪情意
廖校监与「凤溪公立学校」拥有深厚的渊源和情谊,自师范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于 1996年获聘为凤溪廖润琛纪念学校校长,继之调任凤溪第一小学上午校校长兼任凤溪幼稚园校监。退休后继续担任凤溪第一小学及凤溪幼稚园校监,延续两所学校的紧密联系,包括兼任凤溪多所属校的校董。廖校监回忆:「家父和我都在凤溪小学读书,我的儿女亦毕业于凤溪小学,见证着凤溪的发展与变迁,历经三代人的传承,对凤溪的情意始终如一,使我更熟悉学校的校情与发展方向,不遗余力地推动学校迈往向前,培养更多学生成为优秀人才,日后回馈社会。」
完善教学设施 助学生愉快成长
办学团体一直以学生为本,持续投放资源,营造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学习环境,为推动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除了成立攀树队、射箭队、高尔夫球班外,更着力兴建「赛马会凤溪室内游泳馆」,协助同学发掘天赋潜能。廖校监表示,我们致力贯彻「创意与传统并重,体艺伴学术齐飞」的教育理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术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成就未来多元人才、国家栋梁。
电子教学先行者 分享经验、回馈社会
凤溪公立学校慈善法团高瞻远瞩,具备广阔的眼界,掌握社会的发展趋势,深谙创新科技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投放大量资源推行电子教学模式,成为该范畴的「先行者」。廖校监回忆:「当时政府尚未有这方面的资助,我们便自行摸索,与相关机构合作,当中有电子平台公司,亦有网络供应商,由他们免费提供 Wi-Fi,我们负责收集数据,实践电子教学,继而推广至其他学校。例如举办大型交流会、「资讯科技日」等,向全港学界分享相关经验,推动香港教育的创新发展。」
毗邻优势、同出一脉 资源灵活运用
凤溪第一小学与凤溪幼稚园位处毗邻、同出一脉,拥有相同的教育理念,能够共享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的全人教育。例如就资讯科技发展方面,双方可以共享人才资源、教学设备,以及分享教学政策等,营造全方位学习体验。同时,学校以「学术型机构」为定位,两所学校定期交流专业意见,共同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廖校监表示:「凤幼的老师先了解凤一小的教学内容,然后对幼稚园课程作出调适,待凤幼生在幼稚园毕业后,能够在相同的教育理念下继续学习,不但提升课程教学的连贯性,而且在幼小衔接上也更为全面。此外,位处毗邻的优势,让两所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互动学习机会,透过合办各类型活动,营造学习、交流文化,帮助同学更快地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