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向下推 拓展大专生眼界 教联会副主席邓飞 回应《施政报告》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资讯 专家分享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内地城市 大专院校学生发展 量化交易 职业规划

 

  教联会副主席邓飞十分欣赏是次《施政报告》中,特首所提及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该计划鼓励在香港和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及派驻本地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邓飞说︰「其实几年前我早已提倡过,年轻人可以到很多国家参与工作假期,包括荷兰、瑞典等欧洲地区,然而选项当中并没有内地。现在政府终于推『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而且名额2,000 个,不多不少,可以用类似种子选手的做法,让这2,000 位参与的年轻人,成为好榜样,吸引更多人跟随。」政府首次打破「积极不干预」的「魔咒」,动用公帑为年青人补贴薪金每月1 万和1.8 万港元,为期最多18 个月。邓飞指,这绝对是一个好开始,政府显得更有承担,因为培育人才始终是政府的责任。


  有人指2,000 名额太少,但邓飞却认为太多则可能会出现空缺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他说︰「政府如果可以将这个计划做到『少而精』,绝对可以成为风尚。我一直有留意香港学生到内地的情况,现在疫情下两地往来被迫煞停,但只要抗疫成功,政府做好计划,自然会带动当中的连系。」


  邓飞希望日后政府可以将计划推至大专院校,因为香港已经缺乏了很多实习机会,例如珠宝设计,毕竟许多工场都设在内地,若果能早点为大专生铺路,到内地实习,可以早点认识内地文化之余,亦可提升自身在职场上的竞争力。邓飞说︰「内地大专生对职业规划十分多元,相对起来香港则显得保守而传统。香港大生及早到内地开拓眼界,对自身的生涯规划亦有相当的助益。即使大家都重视金融业,但深圳和上海早已大力推行『量化交易』,香港则有点抵制这个趋势,因为害怕太多人失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限制,只有走更远的路,才能找到更合适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