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创科教育 培育专业人才 迎接科技时代无限机遇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30期 黄锦辉教授 「中学 IT 创新实验室」计划

政府尤其重视人才培训及香港创科发展,投放大量资源协助学界推展创科教育,并提供各类型资讯科技支援计划,培养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兴趣,以实现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在三年前推出「中学 IT 创新实验室」计划,取得空前成功,深受学界欢迎,为学生奠定重要的创科基础。因此,政府今年宣布增加拨款,将计划延长三年。「中学 IT 创新实验室」计划评审委员会主席黄锦辉教授指出,计划希望为学生提供将知识学以致用的机会,并学会如何善用科技与技术,提升个人技能,成就未来科技人才。

协助学校申请拨款 渐进式推动创科教育

「中学 IT 创新实验室」计划设有专业审批委员会,为学界提供适切协助,鼓励学校参与计划,让更多学生受惠。黄教授表示:「委员会在审批拨款时,会考量学校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及实践学科知识的机会,例如安排比赛培训、创新科技讲座及专业支援等,提升同学对创科教育的参与度。同时,当学校申请计划因资料不足或填写错误而导致批核延误时,审批团队亦会提供协助,帮助学校尽快完成拨款申请;而对于未有申请计划的学校,委员会亦致力与校方进行磋商,详细解说计划的成效与目的,提升学校参与计划的意愿。」

黄教授指出,「中学 IT 创新实验室」及「小学奇趣 IT识多啲」两个计划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配合教育政策,全面照顾学生不同阶段的资讯科技发展。针对小学阶段,创科教育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好奇心,不会对新科技产生畏惧;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则应着重延续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增加「动手做」元素,让他们尝试运用科技解决问题;及至大学阶段,学生除了学会以科技解决问题外,更可将其应用于商业、创业等方面,以深化科技应用的能力。

培养良好心态 敢于创新尝试

现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教育工作者除了学习应用新科技于教育范畴,提升学与教成效外,亦应与时并进,建立迎接新科技来临的心态,以应对各种教育新常态和挑战。黄教授表示,人工智能聊天机械人程式早前在社会上掀起一时热话,教育界亦对该类程式对教育的影响产生热烈讨论,当新的科技工具出现时,教育工作者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态度,放胆尝试善用这些新科技,提升课堂的教学质素,并培养学生有效地运用资讯科技,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和终身学习者。

促进跨部门协作 建立教育分享机制

科技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并非朝夕便能够取得成功。黄教授指出:「政府可以参考新加坡『科学中心』(Science Center) 的营运方式,该中心有别于香港科学馆,新加坡的教育部及科技部在中心拥有非常高的参与度。在政府部门的参与下,『科学中心』被打造为科技教育中心。因此,香港亦可以借镜这种『科学中心』与教育部门协作的营办模式,每当香港引入高新科技时,由教育局主导的中心可以作为一个科技教育试点,继而将新科技的应用方法普及至全港学校,为老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指引。」

与此同时,黄教授建议学界可以建立分享机制,让更多老师及教育持份者就现今科技发展进行探究、交流及分享经验。透过分享机制,可以共享不同学校优秀的课程,加强交流协作关系,让学生可以到不同学校上课,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此外,学界亦可以定期评选优质教材,将其纳入常规教案之中,为教学带来更多思维上的突破,使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都能发挥潜能,照顾同学发展的多样性。

提升社区创科参与度 善用退休教师专业优势

黄教授总结:「香港要成功推动创科发展,人力资源和社区参与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为此,政府于乐富设立『STEM 教育中心』,为课程领导举办有关 STEAM 教育规划和实施的课程,并让学生进行资讯科技相关的研习。我认为这类教育中心的成效和意义非凡,未来应逐步扩展至全港十八区,并增设学校作为基地,设置共享中心。而每一区的教育中心亦可以开放给社区参与,有利于社会营造更普及化的创科教育氛围。」此外,社会上有不少优秀人才资源,而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师更是教育界珍贵的宝藏,他们充满教育热忱,学校可以安排退休教师团队协助在职老师的教学工作,善用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提升STEAM 教育的学与教效能,启发学生科创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