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这回事…… 做好家庭教养 提升子女品格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家教 李佩铃博士 狄志远博士 邓绍芬博士

最近网上流传一个小故事:一名小朋友于诊所跟在场人士打招呼,当其中一名女士对小朋友的友善举动没有反应时,小朋友的母亲对该名女士予以责备。虽然不知传闻的真伪,但故事一出,再度掀起大家对久未提及的「家教」这回事作出新讨论。新一代家长的成长背景,很可能来自小家庭,本身所接受的家教已经有所缺失,未够完整。当一代一代承传下来,家教内涵便越来越少,亦越来越少人在乎。当我们重新推广家教,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前年,香港家庭教育学院进行了一项有关「香港学童礼貌表现」的意见调查,以电话访问形式在全港随机抽样,访问有子女就读中小幼的家长,成功访问539 人,希望了解家长对子女行为及培育子女礼貌的看法。当中超过八成子女不会经常主动说「唔该」和「谢谢」,更有超过九成子女会驳斥或责骂长辈;近三成家长自觉没有礼貌,超过七成家长认为,培育礼貌孩子非家庭教育最大责任。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约两成半受访家长会在子女每次做出无礼行为时都作出指正,有接近一成家长更从不纠正子女。另外,超过两成家长很少及从不教育子女做个有礼孩子,遑论灌输礼貌的观念。

家长醒觉 事半功倍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士(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课程总监李佩铃博士指出,不少新一代家长本身就是独生子女,兼且在电子产品世中成长,自然在与人交往方面发展未够成熟︰「新一代的家长本身成长时,他们的注意力可能会放在电子产品之上,所以在人际交往上不够世故。而我们常常提到的家教就是以身教为主,若家长本身都不是最优秀的楷模,更兼双职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时间并不多,以时下的社会状况推行说家教,确实是一件难事。」李博士同时提出,部份新一代家长是由「工人姐姐」照顾下成长,由于文化不同,自然缺少了传统儒家思想「礼」的薰陶。不过李博士认为若能与长辈同住,情况会较好︰「因为祖父母辈仍保留了一定程度对传统家教的思维,若小朋友有较多时间与祖辈相处,必然对传统礼节上有较多的认知。」

香港家庭教育学院总监狄志远博士则认为,若要家长重新重视家庭教育,必需要让家长领悟家教的重要性。他说︰「推行家教的第一步,必需家长认同家教的重要才能成事。若然家长过于执着于子女的成绩,每天在追赶功课、默书、测验和考试,完全没有真正的相处空间,自然也没有办法作出良好的家庭教育。」

统一身教 效果更显著

即使家长愿意进行身教,并不代表小朋友就会依从。李博士解释指,小朋友一般的观察力甚强,即使只是初生的小婴儿,都会靠不同的感观来观察,当家长的表现不够一致,例如见到保安,一时打招呼一时不打,小朋友可能会有样学样。所以李博士提议,家长必需要先行调节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礼貌的人,这样施以身教时,行为才会更为一致,教导子女时效果会更佳。另外,李博士亦强调,子女年纪越小,越希望满足父母的期望,所以只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子女自然愿意听取父母的教导。李博士不太主张说教︰「基于小朋友专注力有限,说教若太长篇或太抽象,他们都难以理解,应尽量精简。」

狄博士建议,香港政府可参考外国做法,配合健康院设立相关课程,教导家长:「这样,父母即使在成长时所吸收的家教部分有所缺失,仍可运用一套完整及有效的理论教授子女。」

全民有「礼」小画册:礼貌的一天》
香港妇联出版

此绘本以小朋友一天的起居生活来呈现应有的中华礼仪,为就读幼稚园至小学的孩童传承及弘扬优秀传统的中国礼乐文化,培养小朋友尊老爱幼、行为端正及礼让他人的生活意识。良好习惯从小做起,培养优良品格,长大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是教育孩子礼仪的重要素材。
https://www.goodschool.hk/ebook/qr/70037

家教切忌专制 保留快乐童年

──邓绍芬博士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幼儿、长者及社会服务系系主任

古语有云:「种树望成荫,养儿望成人」,传统以来「家教」的概念包含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以及道德礼节的教育,教导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则。而西方学者诸如教育家裴斯塔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进一步指出「家教」是人类教育最基本的形态,也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从以上中西的概念,可窥见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格、涵养人性的教育。在「家教」的模式下,家长主要通过自己的观念和经验作教育的基础。

然而「怪兽家长」、「直升机家长」的出现,形成专制的家教方式。当孩子的成绩或行为不似预期,家长容易出现失望的情绪,甚至以「曳」来标签孩子的行为,继而出现各种批评、责备等负面反应。试问这种情况下,孩子能拥有愉快的童年吗?家教的实质作用,是要培育和建立。家长过多的干预,会令孩子缺乏独立和解难能力,揠苗助长,容易令孩子产生无力感,最终导致多方面发展失衡。

进行家教时,可参考以下的小贴士︰
1. 言传身教,培养正确思想品德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渗透良好处事行为和态度,并多营造互动而开放探讨空间,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思想。
2. 配合孩子发展,培养良好习惯
了解孩子发展能力,共同订立作息时间表及自理项目,培养良好习惯。当孩子能独立完成时,家长须淡化协助的角色,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态度。
3. 透过群体游戏,学习与人分享
群体游戏活动是让孩子学习与人分享,建立合群、尊重规则,学习与人协商等的最有效的活动。宜多给孩子安排群体游戏的机会。
4. 善用科技,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
身处资讯科技发达年代,加上近日疫情关系,我们的日常生活已渗透不同具科技元素的产品及游戏,建议家长以身教示范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出现「机不离手」。家长宜花心思与孩子共同选择合适的高质素及具教育意义的游戏产品,并陪伴孩子一起玩,从旁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5. 了解孩子需要,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当觉得孩子「曳」时,家长请先深呼吸,思考孩子行为背后动机。适当时候,给予孩子选择权,能有效提升孩子合作的意愿,让孩子感到被接纳及关顾。

 

李佩鈴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士(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課程總監狄志遠博士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鄧紹芬博士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幼兒、長者及社會服務繫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