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来港入学热潮 造就教育新机遇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33期 彭耀钧校长 明爱庄月明中学

第一届大湾区香港学校教育展于刚过去的 12月中一连三天盛大举行,这是香港教育界的破天荒之举。三天人流不断,教育展之后,香港学校出现不少收内地插班生的下文。内地生来港入学的需求之大、意欲之强,可见一斑。在疫退通关之后,当本港学额盈余的寒流碰上这内地来港入学热潮,会是两地教育的新机遇。其实,在教育展的前后,也有多个大小不同的展览、讲座、简介会在深圳举行,到内地学校介绍香港教育的探访不乏,让内地家庭到本港学校参观亦持续进行。笔者自身及所服务的学校,可说是个中具亲身经验的见证人。

来港入学需求大、意欲强

孩子具备在港入学资格、正在内地或本港就读高小的国内生,探求来港升读中一的途径,自然不在话下;然而,更多的,却是中学各级的插班需求。他们多来自深圳或珠三角,广东以外,家长先来了深圳,孩子仍在上海、四川、东三省的也有问津。加上优才、高才等计划的候批或准申请者,需求之大,远超于大湾区教育展所根据 2022 年统计的 22 万港人子弟之数。

为了来港入学,学生每天跨境往返两地,昔日已然;如今,跨境之后,再乘一轮交通,甚或没有学校安排的专车,自己要再转乘公交到远区,也见乐意。意图来港的孩子,除了欣然面对舟车之劳,甚或搬迁之变,为了取得学籍,甘愿下降一、两年级的时有人在,因英语水平偏低而要降级的亦比比皆是,有些就算是成绩斐然的,也乐意如此。愿意付出的代价多大,反映他们来港入学的意欲多大,热潮下来港意欲之强,清晰可见。

认识不深 向慕有因

内地对香港学籍趋之若鹜,然而,现阶段对香港教育的认识只见片面;资讯多来自中介机构、国内社交平台、家长们的群组流传,他们大抵知道香港学校有 Banding,会仰慕Band 1学校,但Banding是指学生入学时的学术水平,并非学校的办学质素,更没有反映学生学业以外的才能,不得而知。对于本港各个地区的学额状态、办学团体的不同理念、各类学校的不同特色、语文政策下采用的学习语言,以至如何帮孩子找到合适的学校等等,也是不得而知。

对香港学籍的向慕之由,总离不开一份向来对香港的好感;香港比内地发展得早,在内地朋友的心目中仍有感性上的优势。其次,国内高考竞争激烈,但本港近年应考文凭试的考生只有四万多。再次,香港学英文的环境较理想、师生比例较近等,都是他们所说的因由。

其实,内地教育与香港教育互有优势,在内地受教育的孩子来港入学,会为他们添上其他生命色彩。至于香港,为国内孩子提供学籍,一方面配合政府输入人才的政策,一方面也可因利乘便的填补人口失衡下的盈余学额。国内孩子进入香港学校,两地孩子互相薰染,更会促进两地新一代的共长与共融。香港的当局,对于这个寒流与热潮相碰下的新机遇,实应好好把握,令多方面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