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戏剧教育 训练思考能力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三中学
戏剧教育
文言文
中国语文科
梁东源
每人心里也有过一套经典电影,有一幅属于自己的经典画面。这就是戏剧的魅力,一旦喜欢上就让人难以忘怀。由此衍生的戏剧教育在外国并不新鲜,在香港的教育界中则算是新贵,本身热爱戏剧表演的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三中学中文科梁东源老师,把这有无限潜力的教育方法引进文言文教学,教的第一篇,就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我引入戏剧教学是希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去教授中三学生文言文课程,第一篇就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日常少见,可算是种外星文,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梁东源老师把其理念娓娓道来,他以戏剧教育把互动性加入传统教学中,双管齐下地引导学生重拾对中文的热情。接触戏剧,一般人也是以观众身分,要真正走到台上,难免会让在传统教育下,习惯由老师主导的学生心生犹豫,梁老师分享说的确不能一下子全面推动,可以先偶尔应用,令学生能真正学习及吸收个中真谛,说的是人最为珍贵的宝藏,思考能力。
以暖身活动感受主题
陶渊明,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诗人,辞官4次,最后选择归隐田园,写出流传百世的《归园田居》。那边看他悠然自得;这边看他怀才饮恨,梁老师看到的,却是生于现代香港的中三学生,要如何感受这位诗人的一生起伏,把《归园田居》中那份束缚与自由的拉扯读懂读明?「我会先用一些热身活动令学生暖暖身,慢慢走入主题,例如两人一组,互换地控制对方动作,先让他们感受,再用说故事形式带领他们进入陶渊明当时备受束缚的心境。」
一步步走进人物心境
要同学背诵出文章不难,真正理解,才是梁老师的教学重点。他利用戏剧教育中的「定格」,先给出一个情境,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例,凝视4个不同画面,让同学在定了格底下担任不同的角色。「我想令学生思考陶渊明做官是为了谁,是自己的理想还是养妻活儿?所以同学设立的角色有妻子,有儿女,有贪官,我再要求同学设计一个停住的动作。」下一步就是「思路追踪」,老师作主导,走进画面问在旁的观众们觉得角色在想什么?讨论后老师逐一拍拍角色的膊头,暗示他们可以说内心话,道出人物心境,梁老师希望做到的,是愈掘愈深。最后的一个活动是「墙上的角色」,把活动中扮演得最传神的陶渊明同学外形勾勒在纸上,请同学代入陶渊明写出心中想法,亦可以旁观者的看法去写。梁老师笑言:「不只所有同学也有份参与,同时老师亦可一览同学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是一个很好的评估工具。」
不同传统戏剧 着重思考过程
本身是戏剧发烧友的梁老师,自中学起已接触戏剧表演,这份热诚让他更希望教育界可以对戏剧教育有更多认识:「其实我们做的不是传统戏剧,不需讲求演技,而是希望令课堂更有趣之余,同学对学习内容亦更有画面,整个手法最着重的是思考过程,其成果也令我惊喜。」初生之犊对生命也许充满热情,感慨之情却未必尝过,透过这新颖手法,同学吟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时,体悟到诗人当时的挣扎及感叹,同时亦多了几分理解。作为一个策略及辅助工具,梁老师说戏剧教育旨不在训练出表演者,它应用于哪科,其科目一定是要优先处理的活动,老师有没受过戏剧训练也一样可以引用。
培养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为目标
「整个活动过程可以很快,作为老师最重要是控制好课堂秩序,给予耐性及引领学生思考。戏剧教育基本上可以应用于任何科目当中,希望同事也可以来试试吧!」梁老师热情地分享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及思考的能力得以培养,就是梁老师希望同学学好中国语文以外,可以达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