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程框架 发掘学生独特性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27期 佛教黄凤翎中学 李伟盛校长 人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校园里的学生,就是一颗颗未经雕琢的宝石,尚待发掘;老师好比专业的工匠,润物无声,不经意地将不同意念,透过课程整合,科组合作,铺排出不一样的活动,照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将犹如宝石的学生,潜能发放,绽放异彩,展现个人的独特性。

培训人才 建立共通能力

韩愈在《师说》中对老师作此描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老师比喻为用心专注的工匠,把宝石般的学生加以雕塑,让他们绽放光芒。香港要成功雕琢璞玉,打造学生成为专才,其中锻炼比较、分析、处理资料等共通技能必不可少。以我校为例,以「神奇的宝石」为题,成立宝石及古生物展馆,透过跨科协作让学生从中探索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丰富的知识储备,借此与商界作联系,为学生带来机遇,让他们有动力向着目标进发。皆是香港未来人才培训的关键所在。

连贯学习主题 展现学生潜能

本地教育工作者对课程发展议会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学习 2.0」和「学会学习 2+」不感陌生。教育局提出因应社会及世界变迁,课程需要与时并进,持续更新,装备学生必要的技能、知识及态度,保持学生竞争力,应对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此等说法合情合理,惟校长和老师如何就学校情况,发挥课程领导,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团队共识,做好科组合作,有效地按部就班落实工作,并逐步建立课程框架,透过优化达至可持续发展,展现学生潜能及多样性,达到局方为课程订定的目标,正是值得思量之处。

「学会学习 2+」提出课程主要的更新重点,包括推展「跨课程语文学习」;推展 STEM 教育,培养学生开拓与创新精神;推广多元化的全方位学习经历(包括「职业专才教育」相关的学习经历 ) 等。老师将这些理念贯彻于课程设计中,将科组活动加以整合,以学习主题连贯起来。未来,老师正好利用初步建立的课程框架,作进一步优化,尝试将其他课程更新重点,例如中华文化及价值观教育加入其中,以培育更全面多方位的人才。

李偉盛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