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
不断学习 与时并进 创新思维 改革学校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校长专访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学 邹秉恩 创新思维 改革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学校长邹秉恩,曾是多间直资和资助中小学校长,亦曾担任香港教育学院讲师及高级课程发展主任。服务教育界多年的他,毋忘初心,秉持有教无类,一直以大胆、创新的方式管理学校。《教育专业》一连两期专访邹秉恩,分享他怎样由仰望着校长爸爸的小孩,到自己也走上了校长之路。

邹校长很重视与学校全体老师的沟通,致力于建立彼此的互信关系。

邹秉恩来自书香世家,家族中有4位校长,包括爸爸、二叔、四叔及九叔。他自小行为举止备受期望,年轻时更给人一种严肃的印象。中学毕业后,他辗转升读师范学院,完成两年的课程后,本来打算继续修读美术,后来因于1970至1971年间「反对政府调低新入职文凭教师薪酬事件」中带领学生运动,被取消升读资格。机缘巧合下,他成为圣公会基爱小学的老师,开展他第一个在教育专业上发展的平台。

以身作则 与团队建立互信

邹校长在基爱教学14年,一直得到学校的支持和信任,有足够发挥空间,包括每年举办美术展览,令基爱成为美术出众的学校。在职期间,当年的教育司署美术组邀请邹校长到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帮忙,协助撰写于1981年推出的小学美术科课程指引,与此同时,学校亦给予他更多处理行政事务的机会,包括教务、训育、辅导和学生活动等。

由普通教学到处理行政文书工作,再涉猎政策制定,邹校长表示两文三语的严格训练,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以往在中小学和师范的训练,令他的语文保持一定水平,不但可以应付眼前职务,更能让自己可走得更远。故他认为,要制造未来发展机会,无论是老师或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亦是不可或缺的。

邹校长对教学成绩有要求,经常以身作则,与老师一起制作教材及编写相关课程,甚至示范教学,从而建立互信。两年后,教学团队已大为进步,一洗过往低落的士气,纵有不愿留下的老师,他亦绝对尊重,希望双方保持良好关系,老师的离开,也是成就学校的一步!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机会,培养他们成为有智慧及能独立思考的社会栋梁,两文三语的训练则必不可少。

良好语文基础 助日后发展

14年后,邹秉恩转至圣公会圣米迦勒小学担任校长。他形容当校长除了要用心,还需讲求智慧。学校最难处理的并非教学事务,而是人际关系与沟通。从圣米迦勒的经验所得,邹校长认为一位称职的校长,必须掌握学校校情之外,还须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整间学校教学质素的提升,当中更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到学校上下和睦,互相尊重和合作。

邹校长带着在圣米迦勒当校长的成功经验,到正在走下坡的圣公会基心小学救亡。他认为最有效改变学校的方法,是在成绩有明显进步前,先重整教学团队,让他们清晰知道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及目标。所有老师的初心,都是希望透过教育改变下一代,培育人才,令其成为社会栋梁。他相信学校要进步,必须令老师重拾初衷,纵然学校的是边缘老师,初心依然还在。

教育该是让学生及早发掘潜能,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学习,有助增强自我价值感。

具备前瞻目光 按校情改革

在圣公会圣米迦勒小学任职4年,邹校长转任来到圣公会基心小学。学校位于富山邨,当时有人认为校舍地段不好会影响收生,建议在区内派传单,广招学生。邹校长指80年代末的学校多用「洗楼」宣传方式,但他认为改革学校应从根本入手,针对学与教的改善去提升学校质素,建立口碑。当年很少学校以据评估,邹校长率先从中、英、数三个核心科目的课程入手,调整教学、工作纸和评估的质素等,试后进行有系统的数据分析,针对各学科及班级层面所呈现的现况,有技巧地改善学校效能。

要建立声誉,除了保证教学质素,更须创新。90年代初,家校合作的概念还未普及,邹校长就敢于破格,花一年时间成立全日制小学及家教会,同时开始校本管理。当时未有小学办报,邹校长具备前瞻目光,90年创立《基心文苑》,分享教育理论和经验,亦鼓励老师把教学经验、实践写在通讯,把报纸派给同区学校及不同大学的图书馆以对外宣扬教学理念。邹校长6年的创新具备前瞻目光 按校情改革管理,成功令基心由一间缩班的火柴盒学校,变回标准24班的小学。

要培养前瞻性,持续进修是其中一个方法。邹校长指修读大学博士课程可以装备自身,令眼光变得广阔。时代不断进步,管理层必须掌握最新的社会事实,贴近教育潮流,与时并进,绝对不能自我封闭。

学校设计教学课程时必须与时并进,并以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令学生保持求知欲。

缩窄与学生距离 尽早培养价值观

两年前,邹秉恩转至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学担任校长,他深信与时并进,着重与学生的关系,不时在校网撰文,与学生交流想法,他指校长与学生不可有距离感和隔膜,虽然彼此年纪有一定距离,但要与学生同行。

邹校长认为要给予学生机会,建立互信关系,才能让他们喜欢上学。

另外,他认为早期介入十分重要,尽早辨识问题,可以及时改变。他深信人是可以透过教导,循循善诱,改变一生,教育最终目的是令社会变得更好。学校为学生提供有素质的基础教育,让他们自幼建立良好品德素养及正确价值观,甚至带着这些素质建构未来社会。同时,校长不可忽视内部教育,即使校内各人皆有心有力,亦要透过沟通让老师知道学校理念。邹校长表示,新任校长对学校改革一定要有耐性,要有完整计划,当中需培植一班老师成为有心力的改革领导人去带领改革,绝不宜操之过急。据改革专家如Michael Fullan认为,改革收成期最快者为2-3年,慢者则需5-10年。不过,改革过程中,难免有个别领导团队成员离开,但只要方向正确,团体成员一心一志,改革成果是可期的!

邹校长希望学生德才兼备,故十分重视品德教育。

下一期,邹校长将会在《管理新思维》中继续分享他如何带着当教育前线的经验到教育学院,处理中小学、毅进、大专等的课程评审及设计工作,以另一个角色继续服务学界。11年后,他又重新出发,来到圣公会圣匠中学及公理高中书院担任校长,用创新的管理手法,为学校注入新思维,成功发挥教育最大作用,以生命影响生命。
(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