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青年与社区汇集民间智慧改善环境 好空气社区计划「看得见」的屯门空气(18期)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案分享 专家分享 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 何鸿毅家族基金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研究所 好空气社区教育计划 教育专业第18期 体验式学习

  5 月底炎热的周末,屯门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的礼堂举行「空气社区展览日及研讨会」,展览主题为「与你一起『看』空气」,展示过去同学在屯门各监测点收集空气数据的成果,公布区内空气污染黑点,让街坊「看」得见空气污染的威胁。

1.5 公里体验式学习圈 学校与社区的连结
  在何鸿毅家族基金的赞助下,由健康空气行动策划并与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研究所合办「好空气社区 (Clean Air Neighborhood)」教育计划,社区展览属于计划重点活动之一,计划组织高中生走入社区,调查屯门的空气质素,在引导下学会分析数据,透过街访收集公众意见,经过讨论找出适合方案让大众了解社区污染问题。
  计划采用「1.5 公里体验式学习圈」,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社区探索议题,并实践跨学科专题研习。这种体验学习的过程能促进思考,带动学教效能,同时锻炼青年人复合式解难能力,这是未来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处世技巧。
  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刘冠亨老师认同计划的理念:「好空气社区计划可以让学生发挥『软技能』,走进自己生活的社区,从第一身角度了解社区人士需要,同时利用人际沟通和协调技巧,分组透过观察、采访和量度等方法获取有用资料并加以分析。」
  「透过计划,学生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运用仪器量度读数,具体的数字结合亲身的经验令学生学得更深刻,活动使他们更关心自己身处的环境,让他们进一步反思身为社区的一份子可以怎样处理有关空气的议题。」对外关系及推广主任何树显老师期望学生不只停留于纸上谈兵,更逐步以行动回应所学。

参与项目的学生带领嘉宾考察远超世卫指引 4 倍多的空污黑点红桥巴士站。

个人经验转化成 关心社区的行动力
  学校旁的屯门公路是新界西北主干道,每天有无数汽车、巴士及跨境车辆经过,带来噪音及空气污染问题,长期呼吸各种污染物,必定为师生的健康带来隐忧。而红桥巴士站近年加建近乎密封的隔音屏障,导致车辆排出的污染物完全被困在内。
  就读中四的冯梓铭、何俊杰与陈昱谚为「好空气社区」计划的核心成员,他们帮忙测量空气质素、筹备社区展览及带团导览。同学在老师推荐下加入计划,却因为对空气污染问题有切身体验,各自也有兴趣深入探讨环境污染问题。
  冯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们在学校中央的球场也会感受到旁边屯门公路飘来的污染物。」何同学补充:「不少同学会都在附近的红桥巴士站等车,短短数分钟的等候时间,已经难以忍受该处混浊的空气。」三位同学在社区收集空气数据,了解街坊对社区空气质素的看法。过程中帮助自己建立自信,日后也不怕与陌生人沟通。
  设计导览行程前,「活现香港」创办人陈智远曾与同学分享带导赏团的经验,提升同学演说故事能力:「空气污染是一个切入点,让青年朋友走出舒适圈,去探索、去观察,想出最生动及让人深刻的方式,学会游说与沟通,化为毕生受用的技能。」

根据健康空气行动早前做的空气量度,红桥巴士站的二氧化淡浓度是 50 个监测点之冠,高达 222.18 微克 / 立方米,相比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最安全年均标准(40 微克 / 立方米),超标五倍。

智慧与知识交流 推动社区空气回复清新
  赛马会「创不同」社会创新实验室助理实验室经理区婉柔,作为社区研讨会嘉宾,她鼓励参加者从初步构思开始,到后来与用家共创,除了发挥创意外也在过程中梳理出用家喜恶,以及偏好背后的理想设计元素,将进一步协助参加者构思以用家为本的宜居设计。另外,蓝天科技创办人邓碧娴表示:「健康空气行动成功启发屯门街坊跟同学积极参与,运用空气质素数据保障健康,并更加踊跃参与社区规划,期待于香港各区实现。」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研究所高级传讯经理(环境项目)黄洁文博士指:「很高兴能接触屯门区不同界别的朋友(包括学界、退休人士、科技界、区议会等),一同就区内空气污染问题交换意见。此外,看见同学透过「问题导向学习」方式探索社区议题,掌握数据变身小专家寻找解决方案。看到学生积极参与和成长,实在令人鼓舞 。」
  健康空气行动行政总裁冯建玮先生说:「健康空气行动一直希望扩大关注空气污染的社会网络,『好空气社区』计划以屯门区的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作起点,除了展示学生成果外,亦希望借此以实例示范,让市民更了解学生与社区的转化,从而扩展计划。」
  计划下一阶段是成立屯门区健康空气青年议会,活动也会扩展至其他学校,目标是愈来愈多人关注空气污染问题,集结改变的力量,合力把社区环境变得更好。

健康空气行动首个「好空气社区」计划 - 与你一起「看」空气社区展览日及社区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