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中感悟 由思考中成长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36期 培侨书院 方敏娴老师 优秀教师生命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必修课,领悟生命的意义,启发心灵成长。过去受疫情影响,青少年缺乏人际交往、活动教学,部分家庭更面临大环境变动下带来的压力,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构成负面影响。培侨书院认为短篇小说有助引导同学思考,因此设计了一系列刊登短篇小说的小册子,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及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其中包含赏析黄春明短篇小说《死去活来》的文学鉴赏课堂,让同学从小说中思考,体悟人生、学会关怀他人、探索生命的意义。这个计划备受肯定,负责人方敏娴老师更荣获2023年优秀教师选举教学组奖项。
以小说为核心 发展多面思维
整个阅读计划以小说为核心,将故事作为一个切入点,提升同学的语文鉴赏能力和开展生命教育,提升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从研习文章、典籍中有所得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短篇小说内容涵盖孝顺、友情、科技及保护动物等热门话题,方老师希望同学借着这些话题在课堂中有更多互相讨论的机会,从中拓展自己的想法,并学习去处理问题,提升解难能力。此外,方老师亦设计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小册子,而班会的同学也会参与设计和制作书卡。「亲手制作的小册子能够增加同学的投入感,当我们拿着小册子在手,便会想到这个是我们班同学帮忙做的。」
多媒体元素 切身代入处境
方老师认为教学需要「回归学生」,因此在课堂中大量使用多媒体元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死去活来》鉴赏课堂为例,方老师拣选讲述老年人问题的电影《桃姐》为范例,让同学比较小说和电影内容中的异同;又选用莫文蔚的流行曲《当你老了》,让同学代入长者的处境,想像自己年老时候的情形,探讨生命的意义。此外,方老师采用体验式教学,将中文科与学校义工探访活动结合,使参加者亲身感受老人的困境。在安排义工探访活动前,方老师先让同学研习一篇关于长者面临生死问题的文章,让学生尝试代入老人可能面对的种种处境。当他们再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便能够以端正的态度,思考课堂上探讨的问题,探索生、老、病、死的意义,从而建立同理心以及对于社会群体的关顾。
知识与心灵 全方面成长
在文学鉴赏课堂中,方老师注意到同学在参与课堂之后的改变。第一,写作素材变得更为丰富,文章主题及内容更有内涵,例如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小说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社会、情境下的背景和社会议题,以及社会各持份者的境遇,有感而发并选择这些作为题材,代入当事人的角度撰写文章。第二,同学回答问题的层次更为丰富,皆因所选的篇章文学性较强,当用这些故事进行文学分析时,同学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同技巧,回答问题时更有层次。
第三,经此计划同学们的成长显而易见,他们能更加身同感受。「当时适逢校内有失明人士的生活体验计划,以及长者到校分享的活动。同学也非常主动地分享关于老人问题的文章《死去活来》,延伸讨论有关生命的议题,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成长。」方老师希望未来能够再发掘一些有趣的题材,将特别的内容通过新的教学策略带给学生。
讨论及反思生命意义 培育互相欣赏美德
课堂中通过讨论不同社会问题,学生可以对人生适度省思,聆听彼此的观点,同侪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欣赏。「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思维其实是不一样的,但他们可以互补不足。例如女同学认为年纪大了,仍可环游世界,继续探究科学,但男同学则会幻想自己坐轮椅,每天在公园里坐着,很多事情都做不到。」方老师表示,两者想法并无对错,但大家最后都想到的问题是,人老了很多能力都会衰退,所以他们都明白珍惜当下以及爱惜身体的重要。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些压力的时候,都不应看得太负面,只要我们过好当前生活,珍惜眼前事物,达至身心康健,当我们年岁增长,也仍可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