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充当营养补充剂 调节焦虑、孤独感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杨文婷姑娘 香港教育杂志61期 音乐复康

第五波的新冠疫情令香港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香港人口密集,令很多家庭难逃「一个中,个个中」的命运。当患者在家隔离期间,一整天只能在房间内活动,对身心都是煎熬,此时,音乐如何提供协助?原来音乐可以在战胜新冠疫情上扮演两大角色:1)作为调节情绪的「营养补充剂」;2)因应康复后脑部运转较缓慢,音乐可以扮演的「复康运动」。

音乐是笔者日常生活的精神食粮。它是一种在时间流动的艺术形式,这就是为何常常有人描述道:音乐可以成为心灵的陪伴的原因。疫情期间,笔者与服务对象大多数透过网上工作接触。纵使不是实地会面,小朋友或中学生家里没有乐器,仍无阻他们「在家自疗」。因为,我们的脑袋要处理音乐讯息,所需活化的脑区几乎是全面的,透过愉快音乐可以活化酬赏系统(reward system),减低压力贺尔蒙皮质醇的浓度,释出多巴胺(快乐荷尔蒙)。小学生们在家唱着儿歌,玩着互相模仿彼此有趣动作的音乐游戏,边唱边跳,已经能够轻松地与人交流,减低隔离在家产生的孤独感。

聆听音乐,不单能够刺激听觉皮质,亦能刺激视觉皮质。与中学生进行减压工作坊的过程中,笔者邀请他们聆听优美的古典音乐,并尝试透过音乐进行一些画面的联想。有同学想像成一只优美的天鹅在湖中跳舞,不用亲历其境已能在脑海中产生影像,这就是「意象」(imagery)了。当我们隔离在家感觉沉闷、孤独、无助的时候,可以考虑播一些柔和的音乐,在家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躺下来,配合意象练习如:像自己在舒适的草地上休息、之前旅行看过的风景等,慢慢地让音乐带领思绪,暂时脱离烦躁感。有画具的朋友,更可以在家进行创意写作或画画,一同将脑海内出现的影像记录下来。如果家长和小朋友长时间在家,彼此希望「静一静」,更可利用这段宝贵的空间,作为亲子欣赏音乐的时间。简单几句的带领,静听孩子分享聆听音乐的经验,缔造这个滋养的空间,则好像我们的精神「营养补充剂」一样了。

弹奏乐器「健脑」

不少人分享,即使自己病后康复,检测转阴性后,脑部反应不时显得缓慢,记忆涣散,未能专心投入工作。弹奏乐器是有效帮助「脑部复康」的方式,相对聆听音乐,弹奏乐器是主动去「制造」音乐(make music),当中有很多决策行为牵涉到更多脑区,例如弹奏节奏会启动我们的数理脑区(数拍子)和运动皮层(操控乐器),此时我们的脑袋会变得非常活跃,脑区之前神经传递沟通频繁。笔者有一个习惯,就是当自己出现「脑闭塞」的情况,就会去练习钢琴。练完琴后,明显感觉较为「清醒」、「精灵」。所以,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或自己染疫后思维变得迟钝,不妨尝试弹奏乐器,让孩子弹奏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尽量不要当成日常练习,让孩子们轻松地「郁下个脑」。笔者深信,不论在思维活跃层面或在精神生活层面上,以此作为克服病毒后的非药物护理,相得益彰。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这个困难时期内保持健康的心境,早日挨过,期待雨后天青的生活。

楊文婷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