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校推动生涯规划第5点:学生参与及共同创造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赛马会鼓掌.创你程计划 生涯规划 共同创造 范式转移 师友计划

  香港赛马会「赛马会鼓掌.创你程计划」CLAP for Youth @ JC团队根据香港的情况及学生需要撰写了《香港生涯发展自评基准》(Hong Kong Benchmarks for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简称为HKBM),由香港教育大学叶荫荣博士担任计划总监,笔者学校是试行HKBM学校之一,HKBM共有十项准则,今期继续分享第五项准则。

 

改变信念 提升自我形象

  H K B M 的第五项准则是学生参与及共同创造(Student Engagement and Co-creation)。这个准则的信念是让学生担任他们个人生涯发展的拥有者,基于这个信念执行BM5,其中可分为两个层面推行:第一、学校的角色;第二、学校如何令生涯规划具有延展性。


  James Clear 于2018年出版了《原子习惯:细微改变带来巨大成就的实证法则》,印证改变一件事情的影响力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只改变对目标的定义,例如把考试成绩的目标下调,使成功的机会增加;


  第二层是改变过程,改变学习策略或多操练试题;

     最深的第三层是改变自我身分认受,这一层的重点是改变信念,改变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升自我形象,相信自己在某学科或活动中是重要的一员,相信老师心目中对自己的评价很高,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三个层次的成效是层层递进的,而第三层有巨大影响力,这关乎学生相信自己是什么的人,而不只是自己想达成什么的事。这个理念,与生涯规划教育有著密切的关系,而BM5的背后理念就是让学生认同及拥有自己的前路观。

活动平等参与 规划生涯发展


  要做到学生认同和拥有自己的出路,学校必须担任促进者的角色,创造一个信任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经历,人观和能力作出反思。学校需聆听和接纳学生的意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及共同创造属于他们的个人生涯规划活动。当学生创造他们个人活动的时候,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筹划、执行及评估,更重要是学生能对自己的个,进而加强学生的在活动中的身份认受和认同感。在现有学校的运作下,实不容易推行,以本校为例,我们会透过师友活动,由师友担当促进者的角色,与师友一并进行具有筹划、执行及评估性质的活动,从而达至由学生参与及共同创造的效果。除此之外,BM5准则是希望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活动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参加活动。

 

  另外,由学生参与及共同创造生涯规划的活动须具延展性,HKBM要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师长或辅导人员,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生涯规划活动,让这些辅导人员与学生保持联系。

  让学生担任他们个人生涯发展的拥有者,往往需要面对不同的实际挑战,学生要做到参与及共同创造,对学生的个人特质要求很大。HKBM要求学校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机制,例如派出人员、老师、社工或成年人来协助学生,与学生共同创造,让学生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生涯规划活动。当学生去创造活动时,老师或师友的指导非常重要。我认为只要我们在筹划上预留更多时间来训练学生,让他们能充分发挥个人技能,对学生的将来发展也是重要的一环。


  BM5提出每一位学生都要有机会参加师友计划,可是香港实行相关活动比较困难,因师友计划在社会上未算普及。若要师友计划在学校顺利推行著实不易,由于BM5要求牵涉到每一位学生,我们需要大量的师友。另外,香港的公司或机构较少经验推行师友计划,师友除了本身拥有行业知识外,也要结合青少年心理辅导知识,和人生教练的技巧,对师友的要求绝不轻松。

范式转移 由学生主导


  总括来说,BM5是香港独有的,我们希望做到一个「范式转移」模式,把以往由老师筹划学校活动的固有观念加入以学生主导的角色。对于学生而言,角色的转变有助发展不同的能力需要,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保持积极性、创意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打破以往被动接收者的角色,化被动为主
动。学校作为主要培育人才的地方,不能墨守成规,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有责任装备学生拥有以上各项能力,这样才能切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并进,提升自主能力,保持竞争力,与世界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