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英语的良好「惯性」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72期 露云娜老师 英语

各关口一开,生活立刻复常,到处是人群。科技虽然一日千里,网上可浏览各国胜地的资料和相片,但说到旅游,笔者仍然首选亲身到当地感受,品尝当地名菜,逛大型商场,购买特色纪念品。笔者去旅行喜欢以自由行形式探索目的地,最主要原因是笔者懂英语,不用担心处理不到交通住宿上的安排,像许多外国游客喜欢来香港也是因为这点—路牌、餐牌、告示牌、电视广播不缺英语字眼,去到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懂些英文也能应付自如。

笔者十分喜爱去马来西亚旅游,因为觉得很有安全感,跟当地人打交道,能够运用中英双语作沟通。如果大家去过马来西亚,不难发现很多华人通晓三种以上的语言。像我的好朋友 Penny,她懂得三国语言和两种方言,跟儿子和丈夫说英文;跟司机说广东话;转瞬间跟印尼姐姐说马拉文;回娘家见父母说客家话;跟内地朋友说普通话。她能流畅地表达自己,随时「Nicam」,她的 multilingual(多语能力)令我非常羡慕,但另一方面心里经常出现疑问:香港学生要做到 bilingual(双语能力)已不容易,更莫论 multilingual。像小儿就是一个好例子,他由 K1 至现在(小五)接受中英文教育,中文水平比英语差很多(在此声明我没有特别操练他)。他看电视,社交媒体会自然选择英语节目;听音乐,玩游戏更不用说了。

究竟甚么因素令马来西亚华人轻易地掌握到各种语言呢?很多人会说是环境影响,而笔者认为原因还有「惯性」。那怎样才能创造环境和惯性呢?阿里爸爸创办人马云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当年利用导游的身份,接触外国人帮自己制造免费语境的优势。其实在香港,我们很容易便能为子女或自己制造免费生活语境,大部分政府公营机构的网页、社交媒体或游戏程式皆有英语选项。要在生活上建立以英语为主的惯性,大家打航空公司或银行热线时,可不选择广东话,尝试选择英语,以英语对话;看路牌、餐牌、告示牌、电视广播,亦尝试同时看英语。正所谓日子有功,制造生活语境给自己,配合良好的「惯性」,必能事半功倍。「Bad habits are like a comfortable bed, easy to get into, hard to get out of while good habits are the key to success. 坏习惯就像一张舒适的床,睡着易,起床难,而好习惯是成功的关键。」

露雲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