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初心、传承史学 加强中国历史认识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37期 梁延敬老师 香港历史及文化教育协会 中国历史

尤记得在2016年,凭着一伙凝聚及团结中国历史科老师的心,以推动学科在香港的整体发展,及多元化实践学与教的目标,与有热诚的前线同工成立了香港历史及文化教育协会(下称协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言及:「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少年是香港的未来和栋梁,如何透过不同类型的学与教活动,加强对中国历史、国家发展的认识,以及提升他们在课堂的学习动机,培养国民身份认同,正是协会愿景及宗旨之一。协会有三大核心活动,其一的「香港中学文凭试中国历史科联校模拟考试」,成为全港最大规模及具代表性的活动,报考人数每年也刷新纪录,高达三千人参与,借此提供一个宝贵机会让应届考生备战,重要的是体验应试实战过程,取长补短。

其二的「小足迹大脚印」本地考察团,这八年,已累计举办了超过二百五十团,二十二条别具主题特色的路线,围绕香港各社区的变迁,如最受欢迎的屏山、由导赏员向中、小学生细说当中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中国历史及香港史有关的事件等,让同学走出课堂。学习历史必须打破框架,改变旧有模式,以「行万里路」去配合「读万卷书」,强化知识概念,结合协会设计的工作纸,反思所见,总结所学。

其三的「历史放大镜」入校讲座,推出三年至今,深受学界欢迎,由讲者以趣味、互动(如文物有话说、工作坊及功夫示范等)的方式,深入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及香港本地的历史变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以「中国功夫在香港:蔡李佛拳」讲题为例,讲座通过介绍功夫,令学生认识中国功夫包含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传扬武德、尊师重道、锄强扶弱等正面态度。

为进一步让年青一代认识源远流长的国家故事,中国历史科在学校而言,尤为重要,但课程内容广泛,教学策略亦与主科有别,单凭个人之力,终不及群策群力更见成效,协会正是希望加强同工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升学与教的水平。作为学科团体,所担任的角色十分大,当中的培育及传承,更是这几年的焦点项目,要避免历史教学路上青黄不接,协会除设立干事会「历文菁莪」,与各大专、大学院校修读历史系的同学共同合作,如新学年举办的「全港中学生中华文化短片创作比赛」,让他们从中累积不同经验,为日后毕业做足准备。同时,也遴选有意成为中史老师的同学配对现职中史教师,以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并邀请当中有浓厚服务热情与能力的同学,为学界服务。此外,举办了四届的「中史科准教师培训计划」,由协会理事老师分享学科行政实务,从初中学教评、教材设计、照顾学习差异、阅读,以及高中考评、教学编排、课堂管理等,让有意投身中史教育界的同学或新入职教师装备自己。

青少年是社会重要支柱,给予机会加以栽培,凝聚各方力量,正是推动历史教育的不二法门。协会能一步一步走到今日,全赖各校的支持及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