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升小人数减少 小学收生新挑战(18期)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收生 邹颂基老师 Garry Sir JSIT 联校资讯科技学会 JSIT 联校资讯科技学会 小一入学 适龄学童 教育专业第18期 根据政府数据,以在香港居住的 6 至 11 岁学龄人口推算,2022/2023 学年小一学生人数开始回落;同时,政府亦预测未来六年入读小一的适龄人口持续下跌,将由2021 年的 59,200 人及 2022 年的 58,500 人,持续下降至 2027 年的 48,500 人。
而教育局预计 2021/22 学年适龄升读小一的学童人数将由本学年 55,700 人增加至 59,200 人,增幅约半成(3,500 人),但无奈这个数字却未能反映下一学年真实的学童人数。香港现正处于一个较复杂的情况,学生的人数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其中包括移民、海外升学、回内地升学等,让留港的适龄学童人数正在急速下降,大大影响了整个学界的生态。
不少受家长欢迎的资助小学预计今年小一入学的叩门位将会较以往多,反映本年度小一学生人数已呈下降趋势。据了解,本年六月初,全港小学都收到呼吁信息,因应适龄学生人数减少,本年应尽量避免过分招收叩门的准小一学生,希望可帮助减少其他学校缩班甚至杀校的危机。
甚至有些小学于六月前已被通知本年的小一派位,学校未能派获足够的学生人数,有可能需要缩班,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即使不少小学多年来都曾目睹或经历缩班、杀校、扩班等政策,理论上,亦应该已经准备好各项政策的应对方案。但不少学校的管理层像如梦初醒,才发现本年适龄小一学生人数将会突然减少。
小二至小六也受影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受影响将不止是小一收生,而是全港中、小学校的人数皆将会下降。大家可能尚未察觉,最大的危机是在即将来临的暑假:有部份家长已准备移民,惟希望子女能完成本学年才离开香港;亦有不少来港就读的跨境学生,因疫情关系,两地设置通关限制,使他们长时间未能回港上课;其中亦有家长可能对来港升学有担忧及顾虑,以致决定安排子女回内地就学,直接影响学校收生人数。
事实上,不少报道亦指出,全港中、小学每天都出现学生退学,并预计今年暑假将会是退学潮的高峰期。究竟下年度会有多少学生退学?相信要到九月份学校开学后才知道真实数字。
学校是否已经做好居安思危的准备,是否已于「生源」充裕、「生态」环境好的时候,建立了学校专业的形象?是否有良好的校风、能做到对学生有教无类、在家长群内建立良好口碑,成为家长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还是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一成不变?结果将在这两年内揭晓。然而,笔者认为,创造一个稳定的教与学环境仍然是社会及学界同工的共同目标。
变中求稳
由于小学适龄学童人数于 2018/19 学年达至高峰,并逐渐回落甚至急降,教育局将撤回「加派」安排、停办 4 所有时限小学、暂停改建和加建临时课室等措施,已可抵销约 4,500 个学位。此外,以往因为要增加学位而未有落实小班教学的学校,可能要重新考虑实施小班政策。教育局亦于 2020 年中向部分相关学校发信阐述有关安排及相关的支援措施,以应付适龄学童人数逐渐下降的趋势。即使如此,政府通过数据预测,于2023/24 学年,在香港居住的 6 至 11 岁学龄人口将会由 377,100回落至 368,000,即减少约 9,100 人,情况令人担忧。
缩班、小班等因适龄学童人数减少而产生的政策,只是避免杀校,但整体公营小学的班数及教席数目亦会因这些政策而需要调整或减少,超额教师随时再现,学校应先了解状况制定危机处理方案。然而究竟应如何妥善安排,则需要教育局和校长共同设计具针对性的措施,例如:让学校有时限保留超额教师,进一步推行小班教学或减少每班人数上限等,为师生提供稳定的教学环境,让学校维持相对稳定的班级数目及教师团队。
最后,笔者认为,要维持稳定的收生,各位同工都必须努力推广学校的正面形象、加强品德教育、完善校本课程和教学质量,配合家校合作,进一步推广学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并获取更多资讯。
Garry Sir 邹颂基老师
JSIT 联校资讯科技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