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中国省市特色 有助姊妹学校交流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中国省市特色 姊妹学校交流 北京 西安 南京 成都 大湾区 厦门

 

  大湾区发展是近年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目的在于深化粤港澳合作,综合地理优势环境,加大推动年轻人的就业及发展。姊妹学校计划也是推动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港学生多与邻近地区交流,进一步认识香港周边城市的环境和文化,拓阔视野之余,也可考虑未来生涯规划的路线。

 

大湾区中心城市

香港(世界一流国际大都会)

• 大湾区最国际化的城市,具备便利营商的环境、优良的法治传统、自由的经济制度、完善的资讯科技基础建设及金融体系,并拥有高端人才及熟
悉国际市场的专业服务业。适合毕业从事金融业的学生发展。

广州(大湾区枢纽中心)

• 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设国际大都市。适合有意在银行界别、科技金融体系发展的毕业生。

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 外向型经济,是区内税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财政金融稳健,无外汇管制,具自由港及独立关税区地位,是亚太区内极具经济活力的一员,也是连
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和桥梁。适合从事旅游业、保险业的毕业生发展未来。

深圳(科技创新之都)

• 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适合有意从事科技产业的毕业生发展。

重要节点城市

中山: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
佛山: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珠海: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惠州: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
东莞: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江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肇庆: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重要承载地、新能源汽车与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康养旅游生态名城。

 

校长分享:姊妹学校交流经验

  小学教育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让学生走出课室,放眼世界,认识祖国,绝对是良好的学习体验。当年教育局推出姊妹学校先导计划,我便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在旧校东华三院黄士心小学任职校长时,也曾跟国内三所小学缔结成为姊妹学校。我们到深圳的姊妹学校交流 STEM 科技研习,又到四川的姊妹学校交流,探访国宝大熊猫,并到恐龙博物馆见识,让学生知道原来恐龙并不是在「侏罗纪公园」,国家也是恐龙的发源地;学生们到北京,我们一起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到人民大会堂看国家领导人开会的场地,这些经历都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从而增强国民身份认同感,呼应小学教育的学习宗旨。学生在北京姊妹学校内,由当地老师教导京剧,学生们穿上服饰,初次体验学习做戏的感觉,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除了学生交流,我们教师团队也到国内的姊妹学校交流,彼此交流对教学法的研习心得。去年若不是疫情的来袭,教师们、家长们已整装待发准备到北京交流研习,增进中港两地的友谊。


  今年我调配到另一所东华小学,虽然因疫情未能带领学生踏足祖国,不过我们的学生、老师仍进行了书信、电邮和微信的交流往来,利用文字与电子工具保持联系。期望不久的将来,姊妹学校交流能让生生、师师和家长间面见交流。

 佛教叶纪南纪念中学在推动姊妹学校交流方面,是希望透过两地交流,以「深度交流,愉快学习」为目标,让两地学生透过主题学习,共同到国内探究、交流及学习,促进彼此成长。


  自教育局推出姊妹学校津贴以来,学校和广州市第三中学结盟,每年都举办不同主题学习活动,两校师生在一星期的行程里,结伴同行一起学习。2017 年两校学生共赴上海,学习国家经济发展,两校师生于不同景点进行考察交流,体验国家经济发展近况。2018 年两校再次合作共赴云南,体验地区经济发展落差;也配合地理和物理课程,了解高原气候,两校学生透过深度交流合作,增润了学生对国内史地的知识。2019 年两校更深入于学术探究路线,地点选了杭州,中史及文学老师共同带领学生于当地学习及探究宋代历史和文学知识,两地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获益不少。


  总结这几年交流体验,姊妹学校交流计划除了加深学生对国情的认知,促进两地学生的情谊,同时亦拓阔了学生的视野。

近年汉华中学与姊妹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等、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交流,包括全级中五同学远赴内地与姊妹校同龄同学一起上课与生活,从共晋午餐到校园参观,再到观赏一场紧张刺激的两校篮球友谊赛,在实体交流之中让两地学生建立起青春友谊。


  姊妹学校交流的行程中,学生除了参加内地的高中地理、历史、政治课外,也参与文化艺术课,如学习武术、书法等,加深了学生对国情和中华文化的认识。此外,学生更走进内地学生活泼生动的音乐课堂里,一起学习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这充满互动却不乏趣味性的课堂,令香港学生流连忘返之余,又加强了对中华艺术文化的欣赏,对学生而言,可说是求学生涯中难忘而具有特色的交流体验。


  由此可见,姊妹校活动是双向交流,内地同学同时认识了香港教育的多元和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两地同学对不同教育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埋下了跨越两地友谊的种子。

在疫情影响下,姊妹学校的交流活动也受到影响,无法让学生到国内交流、互访学习。没有学生交流,却促进了两地教师的专业成长。


  正因两地文化差异,促成了彼此在课程、文化、行政、教育领导及教师培训等有迥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开学至今的短短四个月里,我们已透过视像平台跟姊妹学校进行了多次交流活动,涉及不同的范畴,包括办学心得、学校管理、课程统整、英文教学、家校合作及疫情下的学习等课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大阅读视导活动」,通过视像平台,我们不单有机会观赏了一节精彩的课堂,与我们的「姊妹」在教学上的专业交流更有机会接触其他国内的学者,激发新的教学灵感。


  下学期,我们已安排了借助视像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交流,包括共同备课、互相观课、评课、教材研究及教学研讨等活动,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同时,为日后两校进行实地互访提供更有利、更有效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过去的分享活动,大多由各科主任或骨干教师负责,现在,透过姊妹学校的交流,提供一个较轻松的环境让教师分享,结识更多专业伙伴,彼此学习,深化教师的专业合作,建立学习社群及推行教研,增强课程领导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及提升教学成效,从而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