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跨课程学习 触动情感 寻找学习的意义与内涵
校长专访
教育传媒
升小攻略
到校直击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
停课不停学
跨课程学习
艺文课
亲子读书会
STEAM 课程
LIVE 课程
大埔区
只要到访过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校舍,实在难掩怦然的心动︰二万呎农田、偌大舒适的图书馆、多媒体艺术巴士等等,而且处处布置都充满大自然气息与社区元素,已经大概猜到课堂的多元趣味。叶亿兆校长经常说︰「我希望做到授之以渔之前,先让学生享受钓鱼的湖光山色,确认钓鱼的需要与意义,教育的焦点不只内容与技巧,更应在学习的情境脉络与意义,当学生有所感动,了解学习的意义,便自然爱上学习。」大概因为这样,旧墟宝湖的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在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及独特的校园环境薰陶下,从成绩到品格,得到全面培育。
一切由情感出发
叶亿兆校长在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任教超过十年,对学校认识透彻。叶校长提到希望学生「享受湖光山色,确认钓鱼的需要与意义」,其实这是引用了心理学的 ABC 理论:「情感(Affective)」、「行为(Behavioral)」、「认知(Cognitive)」。他说:「期望以『情感』先行,有情意之后,才慢慢讲策略、技术、知识。」疫情下停课已久,叶校长最关心的并非学生成绩与进度,而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他说说:「大人在疫情下当然压力大,小朋友同样有压力,亦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他们未必懂得表达。所以我们日常进行视像上课和电话跟进学生情况之余,亦举办师生之间的『情书』活动,希望学生不只是面对冷冰冰的屏幕,而是有温度的纸张与手写字,老师与学生更会互相寄赠小礼物,彼此表达关怀。」
叶校长更提到,坊间很多时提及「停课不停学」,但他希望多走一步,就是「停课我要学」。他说说:「香港推动自主学习多年,或者停课正是好时机,让同学主动向学校及家长说出他们想学甚么。」是以学校邀请学生拍下他们「技能解锁」的时刻,从而鼓励学生停课期间自主学习。
多元化的跨课程学习
校本课程的三个重点:
- 跨学科元素
- 真实的经历
- 情意感染
课程达到以上重点,会显得更活泼、生动、有趣。校本课程的设计让学生更投入,配合真实的经历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学生才能发掘学习的意义。
趣味盎然的「课程统整周」
课程统整周已推行了十多年,这个超学科的课程会用一周推行,六个年级各有主题,以CRT ( 情境、角色及任务) 模式进行学习,学生分小组一起解决问题以完成任务。以五年级的「隐世『保』藏」为例,学生化身为保育专家,乘搭电车游香港岛,了解中上环的建筑,走访上环海味店,了解百年老店舖的特色,种种经历皆令学生难以忘怀,从中发掘学习的意义。而没有功课压力的艺文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产物。
充满大埔情怀的「艺文课」
艺文课是一个创新的校本课程,课程重视学生透过经历触动情感。每个年级各有主题,如「游艺人生」、「节日有感」、「农情‧ 浓情」等。课程以大埔为纵轴,从学生所处的社区出发。「当中最特别必数三年级的耕种,我们开垦了一幅水稻田,学生需要踩松泥土才可种植水稻,对于在城市长大的师生们都是挑战,因为泥土内有大大小小的石头,赤脚踩进去,感觉……很奇特。」叶校长笑指,从前家长要求小朋友穿水靴耕田,到现在大部分家长已经接受赤脚耕田了。小朋友在田中不小心跌倒还会哈哈大笑,可见学生真的十分喜欢这种学习模式。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主题,就是「墟市情怀」,四年班的同学到富善街街市采访,向年纪老迈的店主提问昔日墟市的种种。叶校长说:「有时会访问到一些原居民,访问技巧好的话,整个访问过程可以变成口述历史。有时同学也会访问一些亲友,这样又连结到亲情在内呢!我们希望透过艺文课这种学习经历触动学生的心灵,关心社区。」
跨课程阅读 X 亲子读书会
叶校长坦言:「各学科之间壁垒分明,要做跨课程其实并不容易。学校过去十多年,凭著教师努力建构多个校本课程,为学校跨课程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中跨课程阅读,将中文、常识、英文等学科作高度连结,如三年级「生活多姿彩」单元以《会呼吸的面面包与面面包师傅》绘本为核心,常识科配合精明消费者的报导,英文科则以故事书配合,当中就涉及价值教育、情意教育和成长的主题。
学校重视家校合作,数年前一班热心家长在学校成立了「宝湖亲子读书会」,当中最经典的活动,必数「夜宿图书馆」。叶校长说:「每次活动都会配合一本图书,例如《图书馆老鼠》,学生在图书馆留宿当晚都好奇地说要找老鼠。此外,读书会更将阅读与生活结合,如透过《水上人家》一书,带学生探访渔排,体验昔日渔民辛酸;配合图书《好一个瓜啊》,在学校田园种植冬瓜,煮出一大煲冬瓜茶送给地盘工人消暑。」学生参与的动机或许是为了新鲜感,但实质得到的,却是更多。
田园生活为题的STEAM 课程
学校有一块近二万呎的农田,正为STEAM 课程提供很好的基地。叶校长说:「做STEAM 不一定第一步就讲上太空吧! STEAM 课程以『田园生活』为主轴,提出情境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及相关的技能应用。」学校划分一小块农田为科学农田,让学生做测量、观察、纪录、探究。另外,亦设有生态池,让同学发掘大自然的奥妙。一年级的STEAM 课堂,老师会带领学生外出观鸟,认识身边常见的雀鸟。同学都知道,小白鹭不是大白鹭的雏鸟,两者属不同种类;亦认知珠颈斑鸠的颈上,有独特花纹以兹识别。三年班则透过校内鱼菜共生系统,探究物种如何共存,老师又会教学生做鱼粮,认识鱼粮跟人类食物的分别。这正是叶校长的教育理念,让STEAM 课程先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才慢慢讲解知识与技术,发掘学生STEAM 兴趣与才能之余,亦不忘培育学生对大自然与环保的连系。
LIVE 课程培养资讯素养
随著资讯科技的发展,学校开展了LIVE 课程,透过资讯科技能力的培育,提升学生资讯素养,成为具操守的多媒体使用者。如四年级电脑课教学生运用相机及拍摄技巧,当学生掌握拍摄技术后,便应用到其他学科,例如在中文堂便依据所拍的相片写文章,学生利用自己的相片进行写作,大大提升兴趣。课程设计由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出发,再掌握知识和技巧,提升个人的涵养。
多元学习经验普及化
「学校一直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闪亮点。」叶校长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机会,才是学校教育的本质。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只要找到适当机会,便会闪闪发亮,正如拇指虽短,当手握一只杯子,只要拇指放对了位置,自然能发挥用途,其实小朋友亦一样。」是以昔日只限资优或特定小组才可以参与的活动,例如农耕、游泳、编程等,随著学校实践多个全校性及跨越学科的大型普及课程,现在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参与。叶校长继续说﹕「就好像二年班同学,会下田『收集秋天』,意即收集落叶、枯枝,很有诗意的活动;随著游泳池落成,游泳班已在小一至小六全面普及了。」叶校长以学校正门的一段信念作结:「每一个孩子/是独一无二/可发展潜能/能迈进成功」。
地址:新界大埔宝湖道7 号
创校年份:2002
学校类别:资助男女
校训:谦、慎、诚、敏
电话:2665 2333
传真:2665 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