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入历史 深刻反思 培养品德情意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34期 荔景天主教中学 价值观教育 历史文化

价值观教育是青少年立身处世的根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国民身份认同则是民族传承的关键。荔景天主教中学中国历史科团队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和授课形式,推行价值观教育。学校推出《战火下的日记》教学活动,旨在透过角色扮演,让同学代入历史情境,对国家安全与战争进行反思,培育学生对国家、民族及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中国历史意义深远,对于同学建构历史的感知、文化的连系与身份的认同尤其重要。这项教学方案备受肯定,并获颁 2023年优秀教师选举教学研究组的小组奖项。

小组式适异教学 协作型学习社群

《战火下的日记》教学活动采用分组协作学习的模式,实施适异性教学策略,照顾学生学习的多样性。活动安排 5至 6 位学生为一组,根据他们的个人特质、长处,分别担任组内的「监工」、「军师」、「画师」、「文书」及「发言人」等角色。具领导能力的同学担任「监工」,负责督促和带领组员工作;学术表现较佳的同学担任「军师」负责构思如何针对课堂任务制定解决回案;字迹娟秀的学生担任「文书」,负责整理文字内容;健谈的同学任「发言人」,负责汇报工作;擅长绘画的同学则负责「画师」一职。负责该项目的甄柏然主任指出:「不同岗位在小组中能够发挥不同的功能,希望借着这个安排,建立一个彼此互相学习、分担与帮助的协作型学习社群。」

角色扮演活动 「知、情、行」价值教育

学校设计丰富的教学策略,推展价值观教育,例如《战火下的日记》便以角色扮演为活动形式,贯彻价值观教育「知、情、行」实践三步曲。活动围绕鸦片战争的主题,将故事背景设定为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以及1842 年《南京条约》签署后。每组同学会获派虚拟角色及人物相关资料,扮演清末时期的不同人物,包括贵族、官员、军人、商人、平民等社会不同阶层。

透过代入人物角色,让同学以每个角色的所思所想为出发点,站在该角色的视角设身处地思考,不同社会阶层在鸦片战争前对于鸦片走私、英商来华等方面抱持何种态度;在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后,中国领土主权、管辖自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自主权、外交平等受到侵害时,角色的态度会否改变,对于事态的发展又会如何回应。

多角度探究学习 情意与价值兼备

「透过战前与战后的想像,生活化的代入与联想能够唤醒学生感性的经验,深化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从而引发对国家安全及国家主权议题的关注。以代入历史背景和故事人物的方式,带领同学讨论及思考,拥有深入的情境体验和历史想像,借以了解到《南京条约》如何影响着全中国百姓的福祉。」甄主任表示,这种多维度探索、设身处地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学生的价值经验、拓阔知识领域,更让他们明白国家安全对保障人民福祉的重要性。从学习体验中,建立一个完整的价值观系统,提升国民身份认同感。

专业交流学习 教育界齐头并进

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与时并进才能令香港的教育界稳步向前。甄主任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优秀教师探寻更具学与教成效及创新的教学策略,不吝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经验,使业内专业交流的文化更为盛行,让教育界一众同工之间有更多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携手并进,促进整个香港教育界的发展,推动本港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