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生大學
来到人工智能新时代 教育的角色是什么?

文: 教育传媒

教案分享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人工智能 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STEM

迎接新的一年,当我们谈到「人工智能」这热门话题,我们期望探讨什么?2017年Google 的AlphaGo,以「深度学习」的技术,三战三胜围棋世界冠军柯洁。这消息震撼了世界,证明机器可以模仿甚至超越人的智慧,特别是解决复杂的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一战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纪元。

这两年,我们看见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涌现,单用我们的手机已经可以辨识人面、辨认语音、翻译外语、搜寻图片等。还有智慧音箱及机器人,能接收并执行指令,好像人一般能够「聆听」、「理解」、「思考」、「行动」,令人惊叹。以淘宝的拍照搜寻功能为例,我们只要用手机拍摄图片,淘宝就可以搜寻出类似的产品,这是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我用右页图片说明:电脑建构了一个类似人脑的模型,模拟神经细胞组成一层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再输入大量图片训练网络,使之掌握图片的特征。最后,当输入新的图片,这「人工神经网络」就可以自动找出图片的物件,无论是人面或产品辨认,都是这个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的图像辨认图

科技理应为人类提供便利,但当它过于「聪明」,人工智能会否有天取代作为人类的我们,就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

其中最重要问题是,人工智能是否能学习任何东西?理论上是可以的。

过去10多年,电脑的容量及速度急速发展,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供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就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高效率的网络模型。科学家相信,人工智能真的可以学习任何东西。

既然人工智能那么厉害,它对社会及个人会有甚么影响? 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博士写了两本书:《人工智能来了》、《AI 新世界》,说人工智能未来10年会大幅改变我们的做事方法,更会颠覆取代50% 的工作。

许多较为复杂的工作,例如放射性医生、财务分析师,以往需要累积多年经验,今日可用人工智能协助判断及分析。

对外,人工智能会改变各行各业,改变商业的运作,改变国家及企业的竞争力。假如不能调整政策及营运,人工智能会加深贫富悬殊,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大多数人生活困难,社会就会不穏定。

对于这趋势,许多国家亦很担心,美国、中国、欧陆、日韩相继投入资源及发布重要的政策,以迎接挑战。

中国在2017 年发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定为国家战略,期望在2020至2030年间,人工智能技术、理论及应用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准。另外,中国在2018 及2019年,颁布了多份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相关档案,更在大学及中学推出人工智能课程,发展智慧教育,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包含智慧学习、互动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可以说,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推动是积极而领先的。

相比之下,香港则好像较少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可能大家觉得人工智能是高科技,很难懂,更不知如何处理。2019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合办了「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来自100多个会员国、学术机构、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的500名代表,发表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北京共识」,就阐述了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各国政府应推行哪些政策,未来教育要有哪些方向等等。我们期望香港政府可参考中国制定的人工智能政策,探索香港在人工智能社会要扮演甚么角色,继而在教育界推广人工智能。

于教育层面上,作为教育工作者,包括校长及老师,又该如何关注及推广人工智能?近年教育局积极推动STEM创科教育,这是好开始。但由于校长老师较缺乏科技及工程背景,会感到吃力及较难掌握方向,谈人工智能就更感迷惘。其实,我们可以将人工智能教育分为几个层次。第一是普及教育,让所有同学对人工智能有一定认识,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将来能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转变。

第二是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原理,使用一些科技,培养各行各业的人能拥抱科技。举例医生可以使用科技提升诊断的速度及精准度,更快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三是培养少部份的学生成为专才,能为各行各业开发及引进人工智能应用。他们可使用科技创造新的价值,改进产业流程。最后学校也是一个产业,可使用人工智能科技改进学校行政、教学方法,学生发展管理等。

那么老师及家长如何培养孩子适应将来的人工智能社会?我深信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题目。

甚么是教育?是我们累积过去知识,教导今天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应付将来的挑战。以往社会变化不会很大很快,但今天时代不同了,科技及社会变化一日千里,正如国际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Education 2030 有关未来教育及能力需求,指出教育要预备孩子能做还未出现的工作,能使用还未发明的科技,能解决还未浮现的问题。

这对教育的目标及方法有深远的影响,让孩子就能终身学习,更能善用科技创造新的价值。我希望在下一篇文章详细讨论一下。

黄宝财 教授
香港恒生大学协理副校长
(科技与智慧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