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英文阅读学习程式 运用创新人工智能 生活化教材添学习趣味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香港教育大学 教育专业24期 杨少诗 人工智能 电子课程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协理副校长(学术质素保证)兼心理学系副教授杨少诗博士深明小学阶段是学童学习英语的黄金关键期,若能从小打好基础,将能提升他们日后的英语学习力。所以她与团队设计了两个融入人工智能元素的英语学习程式,利用故事、儿歌、互动短片和游戏等教学材料,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育概念电子化 
用故事学拼音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杨博士的团队曾派员到学校,为成绩未如理想的学生提供小组学习。不少老师指出在额外支援后,学生重返正常课堂有显著进步。「碍于资源有限,我们未能经常派队到校教导学生,所以申请了 iTech Fund 去资助研发学习程式,以电子学习模式去提升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

iTech Fund 计划由教大知识转移办公室推出,目的是资助教大的学术或教学人员,把理念(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项目(科技发明),以惠及社会大众。杨博士一直有就幼稚园和小学生的英文学习进行研究,就英文拼音教学方面发现,因有些学生家庭支援不足,或个别差异等原因,学习效果未如理想。有见及此,杨博士看准机会申请资助,运用 iTech Fund 的资金开发英语拼音学习软件。

杨博士团队与小学合作, 设计拼音电子课程「Phonlexic」,加入新教学法,融合拼音和故事。「我们会先教授学生字母的语音,然后和他们一起阅读故事,并鼓励学生应用刚刚学习的英文语音,让他们马上活学活用,加深印象。」杨博士补充,故事全由专业人士编写,句子和生字都十分适合本地小一学生程度,内容也贴近香港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而且特意把主角设计成猫,吸引喜爱小动物的学生。课程更有小游戏,让学生能寓学习于娱乐,增加参与度和趣味性。

杨博士提到,开发电子教材的目的,是因为它不论在教学或学习都具有弹性,可以随时发放给家长,让有学习需要的小朋友使用。「学校亦可以选择把它当作课程补充,或者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按需要弹性安排。」

度身订造本地教材 
三个技巧增识字率

教大一直推广并支援英语教育多元化学习。于2021/22 学年,由学术及首席副校长兼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李子建教授带领下,联同杨博士及其他教大学者组成团队,推行「支援小学英国语文教育学习多样性计划」,旨在提升初小学童的英语能力,及早辨析及应对学童英语学习差异,为日后发展奠下重要基石。杨博士认为有需要提高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透过协助他们增加识字量,增强阅读的成功感和兴趣,可有助幼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

计划团队去年曾替约 10 间小学做评估,数据显示很多小一学生未能完全认读所有英文字母,或者识字量偏少。李教授及杨博士综合丰富的教育经验,认为要扩大学生识字量,概括而言有三个重要的技巧。「首先学生要学懂认、读和写字母;第二学懂高频字,即是经常出现的简单英文单字;第三是要提升对英文语音的敏感度,懂得分辨生字的首尾和尾音,知道一个字有多少个音节,以及不同生字是否押韵等。」

受疫情影响,幼稚园曾暂停面授课堂或只能上半日课,课时的缩减大大影响学习进度。计划团队因而设计了「Back to School Life」应用程式,为学校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资源,升小学生只要有一机在手,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英文阅读相关的基础技巧。团队编写了一系列本地学习素材,包括用心制作了一首字母歌,由儿歌天后李紫昕演唱。杨博士表示,网上有很多字母歌,但大部分来自外国,未必用到香港学生常见的字,不够生活化。而是次字母歌的影片由教大制作,除了选用本地小学生适合的生字外,画面采用了香港学校的模样,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加入AI元素 
即时回馈增互动性

两个学习程式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加入了人工智能(AI)元素。学生听完字母歌后会有问答环节,目的是让他们思考和消化学习内容,再转化成知识。「当中会有语音游戏,学生透过录音读字后,AI 便可即时作出回馈,告诉小朋友发音是否正确。」融入 AI 科技后,即使学生身边没有老师,也可以即时获得评语,自我评估学习成效,促进达成学习目标。

「香港小朋友的母语是中文,学习英文生字阅读时,较倾向记住生字的样式,然后死记硬背地写出来,但英文其实需要靠聆听,留意如何发音,然后拼出来,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发展较慢。」所以程式着重学生的聆听能力,透过播放各式各样的影片,要求他们仔细观看和聆听,再回答问题,从而加强他们的聆听技巧。有别于传统课程,是次设计的电子教材能够透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孩子,加上特别设计的教学法,能有效配合学生的需要,提高他们在英文学习方面的兴趣和效能。

英文閱讀學習程式運用創新人工智能生活化教材添學習趣味度身訂造本地教材 自主學習資源學習程式加入AI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