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教育持续交流 多角度认识国情 培养家国情怀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36期 姊妹学校计划 家国情怀 教育 交流平台

面对世界局势急速转变,香港年青一代要把握国家高速发展的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仅要有广博知识、品德素养,亦要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成为建设国家、建设香港的中坚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提到:「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透过让青少年到内地考察交流,亲身观察近年国家在不同领域高速发展的实况,更深刻认识国家,为中国人的身份感到自豪。教育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积极推动国民教育,多年来举办不同交流活动,例如姊妹学校计划、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内地考察等,结合同学在书本所学和现实国情,借着深入观察,与内地同学交流互动,多角度认识国家最新的发展和成就,扩阔学生视野,成就未来栋梁之才。

姊妹学校计划 重要交流平台

教育局早于2004年推行「姊妹学校计划」,成为两地学校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按照各自的校本发展目标和需要,在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等多个层面进行丰富多元的相互交流。姊妹学校持续深化彼此的珍贵情谊、推动两地学校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扩阔学生视野,以及提升香港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截至2023年3月,共有848所香港公营、直资(直接资助计划)及特殊学校与内地学校结为2,349对姊妹学校,当中分别有296所、229所及323所本地学校有一所、两所及三所或以上的内地姊妹学校。为使学校能更长远地筹划姊妹学校活动,教育局为参与计划学校提供经常津贴,津贴额为每所学校约16万元。学校可按其校本发展需要灵活运用有关津贴,以筹办不同特色的交流活动,例如学校探访、学生活动、讲座、教学示范、评课、视像交流、经验分享以至友谊比赛等。

两地学校优势互补 携手提升教育质素

多年来,「姊妹学校计划」一直循稳健正面的方向发展。尽管过去疫情与出入境限制对姊妹学校间的交流造成一定影响,惟无损两地学校的交流热情。在疫情期间不少姊妹学校纷纷灵活开展「云交流」,并持续进行了形形色色的活动,例如在线上交换学校管理经验、课堂教学心得和共同备课等。学生亦有不少线上交流活动机会,包括两地姊妹学校共同进行网课、分享校园生活点滴、文集书信交流、线上辩论比赛与学生论坛等。

随着疫情退却及两地恢复正常通关,姊妹学校除了重启实地互访外,同时亦继续线上交流模式作双轨发展,进一步深化「姊妹学校计划」成效。教育局亦继续与内地部门紧密合作,协调及筹办更多形形色色的交流活动,如「粤港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大湾区姊妹学校夏令学习营」等,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继续大力推广「姊妹学校计划」,让更多本港学校参与其中,达至两地学校优势互补,携手提升教育质素。

更多内地考察机会 深化对国家认识

学校除了可以透过姊妹学校的交流,加强师生对内地教育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以及扩阔学生视野。《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亦提出持续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内地考察的机会,目标包括预留足够名额予所有公帑资助学校学生,在小学及中学每阶段,参与最少一次获资助的初中及高小学生「同根同心」内地交流计划和中学生「同行万里」内地交流计划等。计划配合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加深他们对内地历史、文化、科技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认识,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教育局每年会提供约十万个交流名额,足够让每名学生在中学或小学阶段最少有一次到内地交流的机会。而学校亦可使用恒常的「全方位学习津贴」、「扩大的营办开支整笔津贴」、「姊妹学校计划津贴」,以及「公民科(一笔过)津贴」等,资助学生参与内地交流学习活动。同时,不少社团和机构亦不时为学生举办内地交流考察活动,目前高中学生每年都有机会到内地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