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首设粤剧教学奖 鼓励研发崭新教案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25期 香港教育大学 粤剧传承研究中心 文化与创意艺术 梁宝华教授 粤剧 全港中小学音乐教师粤剧教学奖 2022 粤剧教育

早于十九世纪,香港便受地缘文化影响,视粤剧为主要娱乐活动之一,上至节庆和醮会,乃至平日消遣娱乐,港人都会扶老携幼一同共赏粤剧。时至今日,粤剧慢慢淡出大众目光,新生代多对粤剧不甚了解。香港教育大学(教大)粤剧传承研究中心首办「全港中小学音乐教师粤剧教学奖 2022」,以推动粤剧文化薪火相传,鼓励老师在校内进一步推广粤剧教育,促进粤剧教育的发展。

激发教学创意 达致教学相长

香港教育大学粤剧传承研究中心总监,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梁宝华教授指出,早在回归前,政府教育部门已将粤剧加进学校音乐课程指引之中,惟至今仍未将粤剧教育普及化。「粤剧和其他精致艺术(Fine Arts)一样,拥有丰富文化底蕴。我们致力将粤剧带入学校,期望其可与西方古典乐一样,成为学生的音乐课必备课题,让学生浸淫其中,从而真正传承粤剧。」梁教授寄望。

「想令学生爱上粤剧,首先老师要同样热爱粤剧,再以多元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真正欣赏粤剧之美。」在知识文化的延续传承上,老师的角色尤其重要,为了表扬老师对推动粤剧文化的不懈付出,教大粤剧传承研究中心与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合办首届「全港中小学音乐教师粤剧教学奖 2022」,期望透过是次比赛激发老师的教学创意,为粤剧教学注入崭新元素。参加老师需要提交一份以粤剧为主题的原创教案,辅音乐课堂教学影片,由专业的评审团就教案内容、创意程度、教学成效等范畴进行评核。梁教授指出:「比赛有助老师专注于构思教案,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并提供平台让老师进行交流,有助改善教案不足之处,达致教学相长。」

针对性培训课程 打好知识基础

优质音乐教育以活动为本,围绕聆听、表演与创作,学习粤剧也其实一样,同样需要师长先带领开口,学生才能受其感染。「过往我们曾将粤剧教育带进五十多间学校,但不少学校在计划完结后,又回到固有的教学,粤剧再一次在课堂上失了踪。虽然老师能透过计划增长对传统粤剧的认知,很多都从未唱过粤剧,自然难以建立浓厚兴趣。」梁教授自言八年前,他登门拜访香港老牌粤剧社并成为会员,从此定期参与聚会,向各名伶老师请教,学习不同风格唱腔,研究粤曲的音乐结构与底蕴文化。「这八年时光为我建立了身份认同,令我自觉自己是粤剧世界的一份子。」

因此,今年中心在优质教育基金资助下,首度为老师开设为期一年的培训班,借着针对性的粤剧课程,加深校内音乐老师的粤剧知识,培训他们唱吟粤曲,同时学会使用中乐拍和,再回到课室带唱。对在校老师而言,有关课程需要高度投入,每堂课长达三小时,大半的时间都要求老师开口唱粤曲,四十堂课完结后,修读课程的老师将有机会於戏曲中心参与交流分享会,开学后便会开始于课上讲解粤剧音乐。中心计划于年终分享会由老师与学生一同参与演出,展现教育成果。同时,中心正在研发电子应用程式,方便老师及学生未来在课堂学习上使用。

渗入价值观概念 实践全人教育

音乐学习不应停留在谈音乐、教授乐理,也要融入生命及文化教育的概念,才能促进学生全人发展。梁教授指出,粤剧剧目牵涉丰富的中华文化与人文精神,如忠、孝、节、义等,是最立体的中华文化载体,老师只要灵活运用便有助建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态度。「以《帝女花》为例,不少老师均认为该剧内容涉及自杀殉情,有机会为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然而,老师更应该抽取故事中真善美的情操,如长平公主忠心爱国的精神、周世显的深思熟虑等,重新向学生解读粤剧中的精神,与及对生命崇高的思考,令学生从中学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梁教授建议。借着与香港教育大学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合作,在教师培训课程中亦会教授参与老师,解构剧目中值得学习的人文哲理,达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音乐教化。

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總監樑寶華教授全港中小學音樂教師粵劇教學獎 2022(左起)樑寶華教授、香港藝術發展局副主席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 顧問小組主席楊偉誠博士、教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教授、西九文化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爲老師開設爲期一年的培訓班解構劇目中值得學習的人文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