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糅合互动及动态数码影像 探索语言学习中文字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语言学习 互动文字 手翻书 毛笔字 动画字 书法 德国iENA国际发明展银奖 洪强博士 中文字 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
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  洪強博士
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  洪强博士

 

  中文字蕴含许多中国哲学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智慧结晶。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洪强博士是爱字之人,为了让不同背景人士明白中文字型结构意义,研发出新的教学框架及互动软件平台,将文字转化为动态图像。学习者可在新层面体验造字的智慧,享受学习中文字的乐趣。

 

重新定义艺术   将文字转成动态图像

  洪强博士曾在英国、德国及瑞士修读媒体艺术及研究,深受多元教育思维影响。「欧洲强调全民艺术,观众欣赏别人作品时,亦有能力创作,令我思考艺术家是否局限于举办展览让人前来观看?」及后洪强博士研发了一个新的中文字教学法,将数码影像跟中文字的词意和形态结合,令二维的毛笔字变成三维及四维中文字的互动文字。

  洪强博士在英国举办个人展时,运用这套数码化的教学系统,由单向地向观众展示作品,变为跟观众互动。展览以会「动」的中文字为主题,洪强博士解释,中文字由不同动作或形态演变而成,其实存在于三维及四维空间。他先举办讲座,以说故事形式向参加者介绍中文字的空间和时间概念,讲解不同例子,例如一群鹿在平地上走便形成了「尘」字。参加者掌握基本概念后,便透过特制的手翻书(Flipping Book)概念理解如何制作动画。「他们用毛笔把字的演变模样逐一写在宣纸上,每页也有变化,最后形成动画字。」下一步是让参加者练习写动态中文字,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写出来,有些更会加入天马行空的创作。


  第三部分是请参加者把作品置入洪强博士的软件中,把文字转化到虚拟空间,参加者可以控制字的大小和移动速度,与文字互动。洪强博士把作品集合起来,在华人之家举办盛大的开幕礼,由参加者向来宾介绍中文字的空间和时间概念。「一星期前他们仍是观众和学员,一个星期后已充满信心地讲解,整件事很感动。」洪强博士用行动证明,艺术家除了创作外,更可以把知识传递到观众身上,把他们的身份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创作者,再把学到的文字知识和中国文化传授给其他人。

每次创作也是突破

  洪强博士的创作没有休止符,而且每次也追求突破。他3年前与香港艺术馆合作,推行互动及动态数码中文字工作坊,并加入亲子元素,让长辈与孩子一起写字。与英国的活动一样,第一部分是介绍如何在中文字里发现时间和空间,然后让学员动手写字。

  「完成后我们和学员一起用电脑展示成品,他们既兴奋又感动,因为原来很多长辈,从没试过和小朋友一起写毛笔字,写完后更变成动画。」以往学写中文字,多是大人做了示范后,小朋友就不断抄写,其实学习中文字有很多方法,从慢慢研究一个字,到学会欣赏文字,这样的学字方法令人更印象深刻。

視障人士透過觸摸凹凸不平的筆劃,理解象形文字和現代字的結構和關連。
视障人士透过触摸凹凸不平的笔划,理解象形文字和现代字的结构和关连。

 

让视障人士   触摸笔划学字

  小时候学习写字,老师总不厌其烦地逐个笔划教,学生边念笔划顺序,边用手指在空气中比划。汉字有着一定的结构形式和书写法则,正确的笔顺可以让人学习一个字的组成。洪强博士灵机一触,让视障人士透过触摸笔划学字,了解象形文字和单字结构,于是找来专才订制特别的磁石笔划板。「我写了些字后,他们用电脑帮我勾出笔划,连笔锋这些细节也会顾及,然后用镭射切割技术制作出笔划板,再拼上磁石。」


  洪强博士以故事模式讲解,例如「休」是人靠着树的意思,「息」即是自己想着心,感受心跳,视障人士便明白中国人指的休息是要身心都放松。洪强博士分享,曾有学生上课后,对自己能写中文字感到骄傲,于是到银行更换中文签名,令他和团队大为鼓舞。

研发自动发声装置

  谈及未来发展,洪强博士与团队正研发一组能透过无线网络互相沟通的装置,用家只要把笔划板排列正确,就会自动播出文字的读音。用家可以使用这崭新的教育科技装置,自己学习中文字。

  洪强博士笑指自己小时候有读写障碍和过度活跃症,所以从小便透过写毛笔字训练集中力和定力,深明文字的治愈威力。他指透过触感学字,可以加强学习者记忆。他特别感恩这项集书法,动画及互动游戏于一身的中文字学习媒体教学方案获得了德国iENA国际发明展银奖,他寄望未来可应用在读写障碍学习者、少数族裔和外国人身上,用创新方法提升学习中文的兴趣,推动他们寻找文字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