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术糅合创新科技 促进中华文化发展传承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31期 洪强博士 太极 传统国术 创新科技 文化与创意艺术 香港教育大学

太极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不但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更有助于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了向社会普及更多太极资讯,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副教授洪强博士带领团队开展「进阶太极新体验:太极招式新字体与 AR 技术的融合」的研究项目,透过结合原创太极中文字和游戏化训练,以扩增实境 (AR) 和 3D 动画的形式,协助学员沉浸式练习太极。项目更因此荣获「2022 年加拿大发明及创新大赛」金奖及两项特别奖、「2022 年台湾国际创新与发明大赛」金奖。

以太极招式「造字」 实用与内涵兼备

洪强博士有多年练习太极的经验,深谙太极学习最大困难是繁复难记的招式,难以让初学者产生深刻印象,例如「揽雀尾」、「白鹤亮翅」、「手抱琵琶」等招式都较为繁复,而且部分招式的动作重复,学习时难免遇上不少记忆招式次序上的困难,令学员不能掌握太极的精髓。因此,洪博士积极推动太极创新的研究项目,为太极学习者提供协助及支援,让更多年青人了解太极的文化内涵,并吸引更多未曾接触太极者学习太极,弘扬传统国术文化。

研究项目以太极招式和中文合体字为灵感,首创 3D 太极中文字,将太极招式和步骤视觉化,提供新颖的记忆方式,让学习者更直观地理解太极招式的每个细节,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洪博士完成「造字」后,申请了香港教育大学知识转移办公室推出的「创新与科技基金」来结合动画、AR 技术、3D 技术,按照不同教学方向设计练习,帮助太极学员特别是长者,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以此联系不同太极招式;另外,亦有助减低太极的学习门槛,让小朋友了解太极及中文合体字所蕴涵的趣味与文化内涵。

活用视觉元素 学习趣味倍增

洪博士从视觉元素着手,将 3D 太极中文字制作成动画,让学员从动态文字中认识太极所呈现的流畅度和柔润感。透过动态捕捉等技术,将太极步法转化成字体,同时结合记忆法及阅读法,将每个新字体设计成动画,并加入弧线、立体感、幻彩、颜色等元素,继而投入到 AR 软件中作实际应用。透过以扩增实境配合虚拟实境,使用者只须打圈扫描地板,然后在半透明的虚拟平面上点击,便会出现太极招式字体,使太极学习过程更灵活生动。

「项目不但不会取代太极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可以作为有趣的『燃烧点』(Sparking Point),为小朋友创造崭新的互动学习情境,透过认字、比较等方法,令学习太极事半功倍,更容易吸引初学者深入接触并持续学习太极,促进太极学习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新颖模式学太极 武术历久常新

研究团队从教育及用家角度出发,设计了 6 套游戏式练习,内容包括:「看招」、「看图字估招式」、「看图招估次序」、「观字引招」、「Puzzle 耍太极」、「太极唱 K」,让用家以新颖的模式学习太极,帮助他们回想太极招式、动作和形态。即便没有导师指导,用家亦能够独自练习并提升学习效能。例如「Puzzle 耍太极」中,用家需要用太极字的碎片将不同招式的字还原;「太极唱K」则将「Karaoke」的概念与动画结合,让使用者跟着动画「耍太极」。当完成六个练习后,更可以获发数码证书,以示肯定用家的练习成果。

太极创新项目基于国术的传统核心价值,从教育、科技、艺术及文化遗产等范畴着手,为大众提供一个太极的入门方法,从而让太极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常新。同时,透过项目引发年青人对太极的学习兴趣,达至传承及普及太极文化的成效;另外,太极亦能够作为长者的健体活动,帮助他们训练认知及记忆力。

推动太极进校园 弘扬中华文化

团队展望未来在各方的支援下,能够在太极项目应用更多创新科技,将练习系统优化成为互动应用程式,透过科技把杨氏太极 85 式加入到程式当中,完善太极互动练习功能。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系统判断用家「耍太极」的掌握程度,从而将创新概念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系统。

洪博士补充:「未来亦会积极推动『太极招式新字体』进入校园,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小开始深化孩子对太极的认识,了解中国文字之美以及发展轨迹,启发他们在艺术、文字及体育方面的潜能,并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