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出发:音乐中的喜怒哀乐(42期)

文: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杨文婷姑娘 香港教育杂志42期 情绪教育

上一期笔者利用自己在进行音乐治疗工作上的例子,阐述了两个重点:第一,音乐可以表达孩子内心难以言喻的情绪;另外,孩子能够学习到,利用音乐作为一种安全的方法,发泄自己潜藏内心的负面情绪。今期笔者想介绍一个在家就能做到的音乐活动给予家长们,让孩子在音乐语言中学习辨识情绪。

情绪教育的重要:造就高情商的孩子

情绪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从进化角度看,人拥有情绪能够保护自己(对危险的事情感到害怕,保持警惕)。从现代角度看,高情商代表对自我洞察力高,抗压能力强,以及能够有正确的方法去排解负面情绪。负面能量一旦累积,长远对孩子身心影响弊多于利。

情绪是人类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想一想,我们看到小宝宝笑的时候,自己也会顿时变得心花怒放。人类的表情、身体语言可以表达情绪,比如摇头皱眉、摆手,不需一个字,我们也可「意会」这是代表拒绝与否定。二十一世纪中长大的孩子,不乏手机、电脑游戏以及网上影片,反而会在社交以及情感上,出现缺乏表达的机会。家长们培养孩子,不仅仅是确保孩子的成绩,能够报读哪个学科、学位,而是成为孩子温柔的情感靠岸,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我,又能被信任的大人一致、温柔地接纳。

承上期文章提及,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语言,跨越时代以及国界。三百多年前音乐之父巴哈所作的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中的音色、和声、节奏营造出的张力,到今时今日亦能牵动我们紧张、神秘、略带恐怖的感觉。所以,家长亦能利用网络世界的资讯便利,搜集不同音乐,和孩子进行在家的情绪探索,促进亲子关系。

活动内容

首先,家长可以运用一些音乐串流软件或免费影片网站,搜寻不同种类及风格的音乐(文末有笔者的一些建议)。

找来空白的小卡片或纸张,用笔写满一些形容情绪的词汇,例如:快乐、舒服、轻松、满足、焦虑、惊慌、担心、紧张、懊悔、 愤怒等。卡片需要一式两份,一份给孩子,另一份给家长自己。如果孩子未明白卡片内的形容词,家长可以加上一些简单表情符号(emoji)代表,并辅以日常生活的例子讲解。

孩子需要在一个安静、全程能够「坐定定」的地方准备聆听音乐。家长和孩子一同把一张张的卡片摊开。准备好后,可以开始播放第一首乐曲,先静心聆听大概1 分钟,之后孩子和家长两人一边聆听乐曲,一路挑选出自己认为合适、能够代表到该乐曲的情绪卡。乐曲播放完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互相对比,看看大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卡片,并需要讲述选卡的理由。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分享,有没有见过身边的朋友有展现过类似情绪,然后再邀请孩子谈一谈自己最近有否经历这些情绪。家长需扮演一位良好倾听者,不着急回应,而是安静、专注地倾听孩子想表达的说话。

笔者建议家长从简单、正向情绪入手,不用太焦急,让音乐成为彼此的话匣子。假以时日,孩子会渐渐习惯和家长沟通有关情绪的话题,然后,家长们才慢慢开始,与孩子探索有关负面情绪的话题。

最近笔者在带领一个网上的小学生音乐治疗小组,和孩子也做了一个类似的活动,听到音乐特别澎湃时,有位学生不禁叫道:「哇,好似火山爆发咁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玩得不亦乐乎。但在分享时,也不知不觉透露了一些内心说话,例如有一位小二学生,最近经常因为小时被「工人姐姐」责骂,她觉得非常伤心,也形容自己经常难过的哭了,我便请其他同学为她给予适当的支持以及鼓励。

音乐选择建议

正面情绪
莫扎特:《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作品K.331 - 第一乐章
爵士乐:巴萨诺瓦音乐(Bossa Nova Music)
约翰‧帕海贝尔:《D大调卡农》
巴哈:《C大调前奏曲》
负面情绪
托马索‧阿尔比诺尼:《弦乐与管风琴G小调慢板》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选段:开始头3分钟)

也可搜索简单字词例如:「紧张音乐」、「哀伤音乐」等。

楊文婷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