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拼木发声来识字 运用多感官学习 让视障人士感受汉字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案分享 教育专业23期 洪强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 拼木发声

一直以来,视障人士都使用点字作为主要沟通工具。然而,文字的精髓并不止于沟通,当中包含文字的形体美、背后意义和造字逻辑。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副教授洪强博士设计一套多感官学习套件,让视障人士透过触觉和听觉了解汉字的结构,从而欣赏中国文字之美,感受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文化脉络,为他们带来多感官的学习新体验。此套件更荣获2021年加拿大国际发明创新大赛金奖及十大最佳发明奖。

从书画深化内涵 招募义工传播艺术

洪博士一直热衷于把中国书法、水墨画等元素,融入到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之中。他回想在瑞士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教授希望他把自身文化起源与科技艺术互相呼应,以成长过程中的文化脉络作为艺术素材。「我从小便相当活跃好动,由于父母都是热爱书画之人,他们便教我用毛笔练习书法、绘画山水画,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内心平静。从那时开始我便了解,中文字并不止於单纯沟通,内里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当初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个人展览,我向馆方提出新构思,希望邀请观众成为艺术家一部分,于是设计工作坊,除了向观众介绍汉字的起源外,更让他们亲自动手写书法,并把他们的作品制成动画,最后转化成全新的艺术品。」这次体验让洪博士理解到外国人不会因为文化隔阂对汉字不感兴趣,关键在于用甚么形式向他们介绍中文。例如透过展示「象形」、「指事」文字的造字原理,从而吸引外国观众的注意。

回港后,洪博士留意到为视障人士举办同类型活动时,在执行上面对不同困难,例如人手、交通和学习工具等范畴,最终因为欠缺相应资源而被迫中断计划。这次挫败让他萌生了「拼木发声来识字」的构思,他一直坚信视障人士有权利接触汉字艺术,因而开始联络不同团体如赛马会艺术通达服务中心、香港展能艺术会(ADA)及「香港失明人协进会(Hong Kong Blind Union)」协办,招募具有艺术背景的义工,与他们交流并取得互信,成功促成项目。

立体汉字内置小型电脑 介绍造字逻辑

「拼木发声来识字」配合视障人士需要,为一套多感官汉字教学工具,让学员学习汉字,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和哲学。洪博士带领团队设计以立体汉字为主体的教学工具,学员可以触摸了解书法中的勒、点、撇,从而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每个文字部件都配备感应器,允许部件之间互相组合,让学员亲自尝试组合文字,并透过发声功能告知配对是否正确。每个立体汉字都内置小型电脑,储存文字解释及其背后故事,让学员可以从汉字的造字逻辑及背后文化源流了解文字,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洪博士强调这套教学工具并非单纯供视障人士学习书写,更是让他们感受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完成文字在沟通层面以外的使命。对于后天失明人士而言,教学工具可以为他们提供温故知新的机会,让他们重新接触文字,从失去视力的挫败感中重建自信和兴趣。而先天失明的视障人士则可透过教学工具以更形象化的形式了解文字,甚至探索文字背后的文化涵义。例如「上」、「下」二字,从一个平面中以两个指事符号表达上下方位;又以「爱」字为例,中间包含「心」字于其中,表达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的感情。

与专业人士携手合作 扩阔至多元教育层面

在制作教学工具的过程中,洪博士一边学习,一边改良教学工具,使它能更贴近视障人士的需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与专业人士合作,例如产品设计师、软件设计师等,他们都能提供专业的观点协助改善教学工具,例如产品设计师会注重字体方向对视障人士的影响;软件设计师则重视语句长度与录音语速的关连。在先导计划的工作坊中,学员会提供实际的用后感受,有学员提出希望能够在教材上增加认识文字中的空间感,想了解更多笔划的距离、对称等,这些意见都对改良、完善教学工具贡献很大帮助。

洪博士计划把这套教学工具扩阔至多元教育层面,例如读写困难、过度活跃或其他少数族裔,期望未来可以利用这套教学工具帮助更多对学习中文感到困难的群组,提升他们对中文的学习兴趣。洪博士笑言:「用手摸一摸,印象总比罚抄一百次来的深刻。」加上香港教育大学为计划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专家,透过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期望开发出不同语言版本的教材,最终把汉语文化推广至其他国家。

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 副教授洪強博士拼木發聲來識字 運用多感官學習 讓視障人士感受漢字拼木發聲來識字 運用多感官學習 讓視障人士感受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