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无限 延伸学习 文章引申情意教育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保良局朱正贤小学 教育专业37期 情意教育 优秀教师

中国当代有不少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这些著作,不仅有助于学生打好中文基础,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内涵及思维发展。保良局朱正贤小学中文科就着读写结合的单元,推出「万物有情」主题,以著名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为增润文章,制订一套教学计划,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并掌握动态描写的写作效果。这项计划非常成功并获得肯定,负责项目的许彦主任与黄铭珺老师更获得2023年优秀教师选举教学组的奖项。

由桂花雨联想 引申情意教育

课堂先运用了不同的提问技巧,由标题开始分析作者用「桂花雨」为文章命名的原因,从标题中「桂花」和「雨」两个关键的意象,带出作者故乡「摇桂花」的情景。教学团队明白小朋友在活动、玩乐中会更容易投入学习。因此在课堂中,老师会让学生模拟文章中「摇桂花」的动作,从而感受到当摇桂花树的时候,树上桂花摇落形同下雨的情况,帮助他们联想文章之中作者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景象。许彦主任分享:「有些同学会在课后上网搜索资料,发现不是『摇桂花』,而是用竹条『打桂花』,更会与同学分享短片。」

教学更会引申到情意教育,例如有学生觉得不应该打桂花,因为桂花会感受到痛楚。由此,老师在课堂中展开了一场角色扮演,演绎打桂花、摇桂花时,树上昆虫、动物的反应。小朋友对此有不同的想法,例如有小朋友认为蝴蝶会趁此机会采桂花蜜,也有同学发挥想像力认为松鼠会带上松鼠妈妈一同欣赏桂花雨。许主任指:「其实这是好事,我们希望见到他们有更多情感表达。」

捕捉桂花细腻时刻 文字描绘落英缤纷

小朋友较难掌握动态描写的手法和技巧,黄铭珺老师表示:「学生比较习惯描写一个静态的画面,觉得植物不会动,但通过文章,学生会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文章如何写得好,便是要捕捉那种细腻的时刻。例如除了人为因素摇桂花外,风吹雨打时植物也会有动态。」课堂的角色扮演、模拟「摇桂花」的情景正正能够带出动态描写教学,让学生使用不同修辞手法,描绘出落英缤纷的情景,学习如何将桂花雨描述得更动感。

课堂后,老师也会为同学安排小练笔,让他们读完文章后,马上结合写作技巧,尝试描写日常所见的植物,如木棉树、学校附近的凤凰木、蒲公英等,作为学习动态描写的练习。《桂花雨》除了运用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更同时运用了五感描写。课堂中老师让小朋友分辨文章中如何运用五感描述桂花落的情景,视觉上桂花纷纷飘落如雨、嗅觉上桂花雨的香等。许主任分享,课堂引发了小朋友对桂花糕的兴趣,于是老师更请同学们品尝桂花糕,体验作者用文字描写的清香。

从文章延伸学习 引发思考探索

课堂并不单单是知识的教授,一篇文章更可以引起兴趣的延展。中文科与图书科合作,让小朋友在课后借阅相关的课外读物,了解一些植物的主题,又或进行资料搜集,学会自学。此外,文章作者借描写故乡的桂花,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同学透过阅读《桂花雨》除了学习到细腻的文笔及描写的技巧外,同时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引起了孩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许主任分享:「起初我问他们最喜欢甚么花,他们回答是樱花,因为经常去日本旅行,甚至比回乡的次数更多,但他们在学习《桂花雨》后,他们也很希望能够回乡探望亲友。有同学更从家长口中得知自己家乡最漂亮的是含笑花,便从网上搜索资料,并在小练笔之中介绍给同学,令大家都想回乡看看家乡的哪种花最美。这是最令我感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