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乐而知 感受情绪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杨文婷姑娘 艺术表达 音乐治疗上一期我们探讨了「艺术性的表达,往往比语言更丰富」这一课题,今期笔者想和大家进一步阐述艺术性的表达特质,以及对儿童的好处。
音乐是情绪感知的语言。古人鼓瑟舞之,以吟唱方法去抒发胸臆,持续了几千年。我们触摸不到、也看不到音乐,但是身体却能够切实地「感受」到音乐:耳朵可以听到美妙的旋律,身体会不自觉随绵密的节奏打拍子。我们透过官能感受,使声音有了形象、光暗、温度、质感。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音乐要表达的,是言语不能描述,内心又无法忽略的情感。」有时候,孩子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词汇去形容情绪,或只能用一些简单的字词如「开心」、「不开心」、「生气」等表达。让孩子透过音乐表达自己,能使情绪以一个非常具象的方式呈现,使内心的情绪能被看见、听见及感受得到。
几年前,我在一间学校带领音乐治疗小组,老师转介了一位小二的男孩参加。老师表示,这位孩子很容易因小事发脾气,而且一旦生气了,便所有事情都不管,什么人说话也不听,一个人躲在角落,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情绪久久未能恢复过来。老师们都十分头痛。
小组的第一节,我向学生介绍我的音乐治疗「法宝」——乐器的时候,他第一眼就看中了我的雨声棒,马上便从自己的位置冲出来,抢着要玩。我制止了他,并告诉他需要保持耐心,因为其他同学也想认识这个有趣的乐器。他马上发脾气,并说:「我不玩了,哼!」。我见状便对他说,只要他能够忍耐三分钟,我就让他玩这个乐器三十秒。他听后双手交叉抱胸说:「我要现在玩!」当然我没有答应他,并继续我的讲解。他坐在座位上,鼓着嘴叉着手,非常生气的样子。
我完成讲解后,拿起了雨声棒,跟所有同学说:「现在我把这个乐器从左到右传,我想邀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当自己非常生气的时候,会怎样玩这件乐器?用什么力度?会摇还是敲?」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拿着雨声棒开始表达:大部分同学都会很用力地前后快速摇它,有些同学则会装作把它扔在地上。而当雨声棒传到这位男孩的时候,他果断地站起来,然后把雨声棒当作一把剑般,大力挥动,口中不住叫嚷:「杀死你!杀死你!」。我在旁边默默的观察,十来秒后,他挥动得累了,停下来大口喘气。我说:「这位同学和你们同样表达了『生气』的情绪,但他表达的方法真的很不一样!大家同意吗?」童言无忌,其中一位同学说:「是啊,他『嬲』到想杀死人啊!」最令我意外的是,这位男孩听后点点头说:「每次我『嬲』的时候,我都会『嬲』到想杀死人!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骂我,说我不应该这样生气。我就更『嬲』,更想杀死人了!」
安全地表达愤怒
我听后,拿起最坚实的一个鼓给他,然后说:「愤怒真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我们生气时,的确不能伤害到别人或自己,但我们可以用一种安全的方法,将生气的能量释放出来。」接着,我也邀请其他同学一同挑选乐器,作一个名为「愤怒了」的合奏,限时一分钟,期间可以尽情敲打乐器,或大声叫嚷。那一分钟班房内,有我弹奏粗暴低沉的琴声、同学大力快速敲打的鼓声、还有不少的叫喊声,非常嘈吵。
那次宝贵经验,让同学们都懂得了生气原来很累,自己其实可以用更恰当的方式发泄。我们常说「音乐陶冶性情」,更具体地理解是孩子于音乐的表达过程中培养对自己、以至周遭的人事物的暸解,有更敏感、细腻、深刻的观察。在音乐治疗的角度,孩子能够在一个安全、被接纳的环境中,学会合适应对负面情绪的技巧,正正是个人成长所需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