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视角:有关资源运用的学问
教育专业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关爱基金援助活动 津贴 STEM 电子学习 全方位学习津贴 体验学习政府号称每年注入大量津贴给学校发展学与教及学校发展等,让我们看看来年政府为学校提供了哪些津贴。
「学校应如何善用津贴呢?」这是每所学校每年都要面对的问题;以下,本文会尝试分析「如何有效使用不同的津贴」。
善用津贴提升网络设施
资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我们首先讨论如何善用资讯科技相关的津贴。WiFi 1000在本学年大致进入收成期,大部分学校经历数年尝试及课堂经验的实践,都会在续约时配合校本需要而提升网络设施。此外,随着学校推行电子教学的情况日趋普遍,近200所中小学校已相继推动「自携装置」(BYOD),学校的WiFi设备更不可或缺;WiFi 1000计划虽然已推行多年及已趋成熟,但我们仍不时收到学校遇上不同困难的查询;联校资讯科技学会(JSIT)会安排合适的支援予相关学校。
加强技术人员支援 吸引专才
关爱基金援助活动——资助清贫中小学生购买流动电脑装置以实践电子学习(CCF BYOD) 计划已推行了第一年,相信同工仍然遇到各种问题;由于政策推动主要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而没有被资助的学生为配合学校推动BYOD,要负担购买流动电脑装置的费用,在此消彼长之间,未有资助的家长定有微言,但教育局方面却没有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我们期望局方能聆听教师、学校和各学会的建议,使学校在推动BYOD时能更顺利。有基建、有学习工具,技术支援人员当然绝不可少,学校可以利用「资讯科技人员支援津贴」以加强学校技术支援人员(TSS)的待遇,以吸引更多专业技术人员投身教育界。
设立IT创新实验室 打稳创科根基
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资科办)推「中学 IT 创新实验室」计划,希望在中学阶段便为年轻人打下扎实的资讯科技基础,借以推广本地的科普教育和壮大创科人才。这个计划的设想确实很理想:为学校提供资源、推动科普教育……但是资科办有否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援呢?计划的最终受惠者又是谁呢?怎样才算是一个IT创新实验室呢?
购买硬件要三思
当学校在思考的时候,业界必会「贴心」地为学校订造合适的方案,建议学校买硬件、改善基建等……到最后,似乎计划的最大得益者并非学生,反而是业界了,因为他们将会有无限的商机,即是又一次的学校添置硬件的购买潮将会出现。但是,买硬件就等于建立一个IT创新实验室了吗?所有「特别室」都会有一定的规格,那么资科办是否已为学校订立相关的规格呢?消防要求、屋宇设备要求、卫生署的要求又如何?这样算起来,计划能否真正持续支援IT和创新教育呢?
提升IT和创新科技教师的专业培训
我们再看看教师方面,他们是接受了专业教师培训,以教与学为中心,但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未必是资讯科技,却要负责处理IT和创新科技教育,这对相当一部分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又该怎样就着学生的需要而作出适当的选择呢?资科办在推出计划时只负责拨款,未有长远的考虑,亦未提及如何提升老师把IT和创新教育的知识加入课程,学校在得到款项后的一切后续才是重点。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该如何配合崭新IT和创新科技设计教程呢?另一方面,近十年来很多中学都已将原有的设计与科技室(工场)改为其他用途,现在又大力推动STEM教育,单纯以学校设备而言,已足够校方头痛。而且资科办的「中学IT创新实验室」计划,只属一次性拨款,不是持续性的计划,怎么壮大创科人才的供应?
其实,市场上有不少适切的选择,学校可以拣选合适校情的方案,以协助学校发展;公营机构如「生产力促进局」会为学校提供服务、课程、场地、工具、甚至商界配对等资源,令学校有更好的开始,当然因为「生产力促进局」是公营机构,作为学校及商界的中间桥梁,减少学校被公众误会私相授受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
每年拨款 灵活运用津贴
来年度「全方位学习津贴」由以往香港赛马会全方位学习基金或其他一笔过拨款转变津贴方式,新津贴目的是让学校可因应校情,灵活运用津贴于不同学习领域和课程范畴;在2019/20学年,每所公营学校每年可获校本津贴15万元,班本津贴按学校每学年核准班级数目计算,津贴额分别为中学每班每年42,000元和小学每班每年25,000元,津贴额每年将根据综合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而调整。
以开设24班的学校为例,小学每年可获约75万元,中学可获约116万元;津贴为学生组织更多走出课室的体验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更活泼和更丰富的学习经历、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动机和兴趣,以促进全人发展。津贴可运用于︰
组织走出课室的体验学习活动,把全方位学习策略融入各学习领域/科目和跨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包括智能发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社会服务、体艺发展、与工作有关的经验;购买推行全方位学习所需的设备(包括相关设备的维修保养)、消耗品、学习资源;以及支付教师带领学生活动的开支。
恒常性津贴 更具弹性
有效运用「全方位学习津贴」可以令学校及教师更灵活地安排活动,带给学生更全面而多样化的学习经验;由以往一次性拨款改为恒常性津贴,也可以增加全方位学习的延续性和学习成效,让学校可以妥善分配资源。坊间亦有公司为有关津贴度身订造了「点心纸」,学校可以按照校本需要,选择适用的活动及培训,借以减少教师额外的工作量;但学校亦需特别留意是否有部分商业机构巧立名目,借机「清理仓底货」,而博取学校不慎购买不合适的服务或设备。当局亦应听取学界专业的建议,考虑设立一套机制,规管向学校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以保障学校、家长及和学生权益。
了解教师真正需要
学校每学年都会得到多项不同的资助,当局方以为拨款已是为学校争取最好的福祉,以为派发津贴就可以帮到学校的同时,请了解一下教师真正的需要,否则只会再一次好心做坏事,正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成功争取」全面学位化所带来的问题,不少行政人员甚至基层教师无所适从,感觉难受,甚至对新政策反感。同时,亦因为「成功争取」,有学校将会面对人力资源问题,为此而需要减少教师的数目,而令到我们的学生因此失去一位好教师。
事实上,如何善用各项拨款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政府派钱的同时,请先了解学校各持份者真正的需要,为学校提供支援,拨款才会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