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送暖 拥抱母亲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专家分享 杨文婷姑娘 英国注册音乐治疗师

母亲节刚过,过去一年,大家的亲子关系是变好还是转差?新冠疫情为子女带来家中学习的新挑战,加上网络世界的引诱,容易让孩子沉溺其中,如果在家「一人一机」,大家只顾盯着荧幕,不经不觉间交流就会愈来愈少。在这样的状态下,家长要经营好亲子关系,实在不易。

执业六年来,我曾到很多主流中、小学带领音乐治疗小组。虽然只是短短的8到10节课堂(每星期1节,即前后不到三个月时间),但学生十分投入在小组课堂里,有效地利用音乐艺术媒介,作出很多真情表达,特别是表现喜、怒、哀、乐等情感。艺术性的表达,往往比语言更丰富,当中不少令我印象深刻。

比语言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有一次我邀请一位小六级女学生,以乐器表达她近来的生活状态。这位女生选了两个小鼓,分别放在凳子的两侧。她先以鼓棒在左边的鼓均匀一致慢速地敲打,约莫敲打十来下之后,转到右边的鼓在重复一样的敲打动作。如是者来回几次,花了足足一分钟的时间。我感觉这一分钟真的很漫长,因为她的动作真的很单调和重复,而她是面无表情地重复进行这些「机械式动作」。对女生而言,左边的鼓代表学校,右边的鼓代表补习社,显示她每天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放学后去补习社,做功课温习,然后回家。她感到生活非常枯燥乏味,因为全部时间都只能用作读书。细问下,原来她的家人需要长时间工作,因此索性让女孩上补习班作为课后暂托。

在小组最后一节,我有机会面见家长们,面对面详谈同学们在课堂的表现,以及作出一些跟进建议,便将这个乐器表达的小故事告诉女生的妈妈。她在听毕后表示十分惊讶,因为她的女儿从来没有向她表示不喜欢上补习班,并对生活感到如此沉闷。她知道女儿比较内向,平常不怎么用言语表达自己,却没想到女儿愿意在音乐的引导下,表达了众多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她表示会与女儿沟通,并调整一下女儿花费补习的时间,希望可以给她多一些自由空间,发展自己的兴趣。

以上例子表明了母女缺少沟通的情况:一方不愿意表达,另一方亦自以为明白对方的想法,结果在无形中制造了巨大的距离。沟通,能令双方感到被明白、被爱、被尊重。孩子上一次主动拥抱妈妈是什么时候?而家长上一次主动拥抱孩子,又是什么时候呢?不如一起听听赞颂亲情的歌曲,互相凭歌寄意,抒发对彼此的爱。

笔者推荐3首讲述亲情的歌曲,歌词饶有意义:
1. 容祖儿《世上只有》
2. 郑欣宜《拥抱爱》
3. 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

笔者特别想谈第3首歌:大家是否很惊讶?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基本上是婚礼必唱的曲目,但当你重新用亲情的角度去看这首歌的歌词的时候,却是别有一番感受!

根据填词人林振强的太太所书,这首歌其实是林振强写给儿子智煌的。在智煌5岁时,因先天性哮喘的问题,林振强太太选择和儿子移居至空气比较清新的新加坡。所以,在香港工作的林振强需要「两边走」,每个月有一半时间未能和儿子见面。林振强便是在思念家人的旅途中,写了这首歌词。因此,若大家细味在歌词中重复出现的「不愿离开,只愿留低,情是永不枯萎」,其实不是在写爱情,而是在歌颂亲情,以及提醒大家珍惜眼前人。

笔者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向广大的妈咪级读者们说一声:各位母亲,辛苦了!

楊文婷姑娘 英國註冊音樂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