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学校计划」二十载 厚植两地情谊 共创优质教育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36期 黄锦良 姊妹学校计划 教联会 教育局

香港特区政府于2004年便开展「姊妹学校计划」,安排参与计划的学校进行多元化的交流和互访活动,深化香港师生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最新发展的认识。正如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给香港中学生回信中,特别勉励同学要「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姊妹学校正是一个将两者相结合的重要交流平台。作为香港最大的爱国教育团体,教联会亦积极承担两地教育交流桥梁的角色,为两地学校提供专业支援。教联会对计划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早期倡议教育局增加对参与学校的拨款;校长、教师面对疑问时,提供协助和支援;疫情期间,教联会也未曾停止推动计划,组织线上姊妹学校缔结仪式和线上交流活动,保持计划的持续性;疫情后,教联会迅速回应教育界的需求,组织大量姊妹学校缔结仪式,并联同旅游业界制定交流团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交流质素。近期,教联会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计划推行20周年进行回顾,反映姊妹学校平台的意义和实际需要。

开展「姊妹学校计划」 逐步扩阔计划规模

自香港1997年回归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作为一个爱国爱港的教育团体,希望能够组织更多香港学生到内地交流考察,亲身见证国家的变化和发展,为此组织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交流团,惟交流团缺乏持续性,两地难以建立长期的交流关系。有见及此,教联会开始构思如何能够建立一个两地持续交流的机制。黄锦良表示:「假若香港学校与内地学校能建立起更紧密的『亲戚』关系,则可以达至持续的交流关系,于是有了『姊妹学校』的初步构思。最初这个计划在广东省内展开,随着澳门回归后,粤港澳三地教育部门于2004年共同发起创立『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计划』。同时,香港教育局也委任教联会担任两地教育交流的桥梁,为两地学校提供专业支援。」

多年来,教联会一直致力推动「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计划」,在计划开展初期,教联会积极邀请不同学校参与计划,学校一开始有着不同疑虑,包括会否增加教师工作量、回内地交流的注意事项等。整个过程中,教联会不断推进,并逐步解决学校在参与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使计划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成效。黄锦良指出,随着计划逐步发展,学校慢慢认识到姊妹学校平台的成效和作用,因此教联会在粤港澳三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计划的规模,将姊妹学校的缔结范围延伸至其他省份城市,包括福建省厦门等。其后,计划更扩展至浙江、上海、宁波,甚至首都北京。由最初粤港澳三地循序渐进发展至现在全国各省市皆有参与,大大提升计划的覆盖面。到目前为止通过教联会缔结的姊妹学校数目已超过2,700对,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和启发,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担当桥梁、倡议方案 加强两地学校交流

「姊妹学校计划」的推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教联会最初邀请学校参与时,学校除了考虑会否增加教师工作量外,资源运用亦是一大考量事项,校方需要安排教师带队,涉及额外的团费支出。故此,教联会就着相关问题与教育局进行磋商,向局方争取在资源上给予学校更多支持,随后推出先导计划,以及为学校提供15万拨款,用于资助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交流之费用。学校得到资源的支持后,参与计划的意愿显著提升,教联会则负责组织两地学校进行缔结仪式。黄锦良补充:「疫情期间,『姊妹学校计划』的推进势头有所减缓,皆因两地学校之间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因而减少了往来。不过,部分学校依然积极透过线上方式展开各种交流活动。」在计划一路推进的过程中,教联会不断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包括资源支援、疫情影响等,得以使计划持续发展,参与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疫情结束,社会全面复常后,教联会大力推动缔结仪式,先从粤港两地着手,帮助两地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先后在广州、深圳举办了两次大规模的签约仪式,约300多对学校进行了缔结。「近年,香港学校提出了更多需求,希望能够与广东省以外的地区进行缔结。教联会亦收到内地很多不同省、市、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申请,希望协助他们创造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黄锦良表示,单在疫情后的两年间,教联会已经在山东、贵州、成都、重庆、上海、北京等多个大城市举办了姊妹学校缔结仪式。对比疫情前,姊妹学校的发展氛围更为浓厚,学校有更大的意愿参与计划,有效推动两地学校的合作交流。

善用平台认识国家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近年努力推进创新科技教育和科技产业发展,而内地在相关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不少香港学校希望借着姊妹学校平台,加强与内地学校在创新科技教育方面的交流,以顺应国家政策,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与此同时,教育局近年更深入和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鼓励香港学生能够多回内地,亲身感受和了解国家的发展动态。例如,高中开设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举办「同根同心」、「同行万里」内地交流计划等。因此,姊妹学校作为一个优质的交流平台,让香港师生可以与内地学校在学术、文化等层面上进行深度交流。黄锦良指出,香港现正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而中华历史和文化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很多学校都积极推动姊妹学校的发展,选择到历史文化浓厚的内地省份,如江苏和山东,进行交流和学习。

「特别是经历2019年社会事件后,社会大众更有意识地帮助年轻人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祖国。习近平主席更在2023年7月给香港中学生的回信中提到,鼓励他们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多回内地了解国家的国情实况,厚植家国情怀。这也为姊妹学校计划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制定研学交流标准 确保交流质量达标

教联会一直密切关注及跟进姊妹学校的发展。为了提升学校组织交流活动的质素,教联会最近与香港中国旅游协会等部门合作,制定了一套研学交流的标准。随着学校回内地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少学校向教联会反映,发现不同旅行团的服务品质参差不齐,影响学生的交流体验和收获,更甚会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为此,教联会构思如何为这些交流团制定一个参考标准,规范旅行社提供的各项服务,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工具,以及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这套标准一经公布,受到业界的热议。黄锦良表示,教联会计划将这套标准寄送到每所学校,作为他们未来组织姊妹学校交流团时的参考依据。这不仅可以帮助前线教师解决带队出行时的实际困难,同时也期望能对旅游服务业产生一定约束作用,确保交流活动的质量得到保障。

不忘初心、群策群力 植根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借着「姊妹学校计划」20周年之际,教联会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了解该计划的成效。调查发现,超过8成的校长和教师认为,「姊妹学校计划」能够提升学生对国民身份的认同,并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反映计划为年轻人搭建了加强国民身份认同和国家观念的良好平台。「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后,尽管法例并不直接在香港施行,但特区政府仍需要配合国家发展需要。为建立完善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特区政府在今年特别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结合政府和民间各方面的资源,从教育、社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传媒宣传等不同层面,共同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在学校教育层面,教联会一直积极提供意见,参与各种教育项目。黄锦良表示:「我们深信在特区政府的支持下,结合民间组织团体的配合,能够使爱国主义教育植根在不同学校。只要大家善用姊妹学校交流平台,香港和内地学校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在教学、校务管理、学生活动、家长教育等方面相互配合。教联会亦会不忘初心,继续推动两地交流,致力成为两地交流的主渠道。未来,我们将聚焦在协助学校如何组织交流团,提供更多的支援与协助,为促进香港和内地教育的交流合作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