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变易理论设计教学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33期 郑志强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 变易理论今期跟大家分享日本授业研究 (Lesson Study) 与香港课堂学习研究(Learning Study) 的分别。两者均以教师共同备课、观课和评课作为教研流程,但课堂学习研究就运用了瑞典学者 Ference Marton 的变易理论来指导教学设计。Professor Marton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学习离不开学习的内容(Object of Learning)。换言之,教师需要明确指出学习活动所关联的内容是什么。一旦确定了学习内容,教师进一步的步骤是辨识该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Critical Aspect),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预期内容的重要方面。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建议教师设计变异图式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专注于关键属性。
变易理论有四个常用的变易模式,包括对照(Contrast)、概括(Generalization)、区分(Separation)和融合(Fusion),可协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辨识预期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
对照(Contrast)
若教师欲使学生理解「高」的概念,不能仅呈现一个「高」的例子(例如较高的人的照片),因事物为相对的,无「矮」则无「高」。需同时呈现「矮」和「高」(例如较高的人的照片和较矮的人的照片),使学生透过对比审辨「高」的概念。
概括(Generalization)
当教师欲让学生归纳某一概念时,可使用概括模式。例如,理解「红色」这色彩,让学生体验多种「红色」对象,如红袜、红衣、红凳和红苹果等,使学生能「概括」出「红色」概念,并区分与其他不相关属性(如袜、衣、凳和苹果等)。当某特征在一连串案例中保持不变,学生容易辨识该特征。
区分(Separation)
区分是通过有意地变化或不变化某些方面,通过系统精致的对比来审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例如,教学日光的颜色,除了使用三棱镜,还可使用肥皂泡、光碟或水面漂浮的油等工具,使学生看到彩虹仍会出现,从而辨识色彩不是来自这些工具。
融合(Fusion)
融合将关键特征集成到同时共变的整体中。透过融合分离的特征,整体概念可能出现。例如,为了理解「价格」,设计同时变化的「供」和「求」变易,让学生知道价格同时受到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影响。
总结,变易理论的四种模式可有效指导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