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教育学生肯定自我 创设三层支援 完善教学需要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26期 优秀教师 合一堂学校 许嘉茵老师 特殊教育如何让学生在小学的启蒙阶段得到适性发展,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育工作,尤其面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更需面面俱到,既要关怀学生的身心发展,亦需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合一堂学校的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许嘉茵老师具备超过十年的社工及学生辅导经验,一直致力学习不同特殊教育需要的专业知识,在校内亦提倡「以人为本」与「全人发展」的共融政策理念,针对融合教育创设三层支援计划,于教学设置、社交小组和个人化支援上,全方位为孩子营造愉快和谐,富有关怀的学习环境。
第一层:安排师资培训 完善教学环境设置
许主任特意针对学习环境设置及课堂传授作调适,令学生能在适切的学习目标和进程中学习,以充份掌握学习方向。许主任指出,比起传统单一教学,由老师制订多元教学策略,再交由学生主导课堂更能提高教学成效。于是在课堂设计上,她会与校内老师进行课堂研究,增加教学互动元素,如加入「小组讨论」、「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多元活动,推动孩子进行体验学习。同时,在其三层的支援中,她亦会带领老师订立教学目标和课堂策略,如制作分层工作纸与提供个别学习支援及商讨小组教学活动等,帮助老师进一步掌握不同孩子的学习进度和障碍,从而进行个别针对式教学。过去她曾和校内老师一同设计「全人参与图卡」,增加课堂自我行为管理,鼓励多言和活跃的学生遵守课堂规则,专注学习,颇见成效。为全面照顾成绩稍逊的学生,她亦在校内增加中、英、数辅导教学班,确保学生能掌握不同学科的学习技巧。
「除了基本的学习方式外,老师还可以透过日常例子,运用实物及生活化题材主导课堂,令学生通过五感体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如在课室四周张贴关键字词,帮助学生进行字词理解,又可因应幼小学生设计视、听、触感的教学活动,运用多感官学习模式,用不同的颜色笔突显字词的重要部分,让学生运用不同感官来感知事物。」许主任在过去已带领校内学生支援组与课程组合力开设教学资源库,收集大班与辅导教学班的教学教材,供老师借用,减轻教学的课务,以及共享校内教学资源。
第二层:广办社交小组 推动融合教育
为引入创新教学理念及支援活动,许主任积极修读不同相关课程,在校内成立小组,鼓励同学参与活动,借以增加社交训练。过往她曾在校内举行网阵活动、圆圈绘画(Circle Painting)及 LEGO DUPLO Play活动。当中又针对性地成立不同活动组别:如「提升中英文学习技巧」亲子小组;支援有精神病患及情绪困扰学生的「画出彩虹艺术辅导」小组;提升学生专注力、社交沟通能力及身体动作协调能力的「乐Goal」及「童乐专家」小组,并且带领学生跳出校园进行历奇挑战的「TOP TEEN」小组等。
透过各类活动在校内推动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从而建立真挚的朋辈关系,同时主动邀请家长到校园参与其中,近距离了解校方的支援工作,并将所用策略转移至家中持续推行,贯彻「Train the Trainer」的辅导理念。除小组活动外,学校亦定期举办共融讲座及班级经营活动,营造同侪间互相关爱、鼓励和支持的气氛,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尊重个体差别,欣赏他人,以正向、积极和勇于面对逆境的态度面对未来挑战。
第三层:设专责教学助理 增强家校沟通
许主任指出:「第三层支援是为有持续及严重学习或适应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加强支援。」在双层支援下,第三层支援为深化方案,校内会安排专责的教学助理,全面跟进同学的学习和社交情况,再与家长、班主任和科主任进行沟通,为学生订立学习目标,展开每周最少一节的针对性训练,并设计「行为提示卡」、「社交故事」和「个人行为记录表」,帮助学生建立合宜的行为,老师从旁加以鼓励,强化其沟通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以适应社群生活。
完善的支援工作应该环环相扣,而非单一针对学生,因此除了课程改善,对校内教师专业作出支援外,亦应乐于邀请家长走入校园,共享资源和教育心得,透过强化家校沟通,让家长与校方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结伴以正向态度陪伴孩子成长。
「我一直深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并不是没有能力,而仅是能力不同,只要校园生活能从不同环节中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必定能发掘他们的个人潜能,帮助孩子肯定自我,建立正面积极的人生观。」许嘉茵主任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