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融合教育实践 共建和谐多元社会
特殊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最关心的议题之一,教育局亦积极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学生及提升特殊教育质素的专业精神。其中融合教育在香港推行了25年,特区政府多年来在该范畴所投放的资源有增无减,投入的经常开支更增至每年约36亿元;而特殊教育的经常开支亦从每年约25亿元增加至35亿元,可见教育局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并持续检视着发展需要。不过,除了增拨资源外,进行详细规划并有系统地支援融合教育亦同样重要。
详细内容以人为本 教育学生肯定自我 创设三层支援 完善教学需要
如何让学生在小学的启蒙阶段得到适性发展,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育工作,尤其面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更需面面俱到,既要关怀学生的身心发展,亦需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合一堂学校的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许嘉茵老师具备超过十年的社工及学生辅导经验,一直致力学习不同特殊教育需要的专业知识,在校内亦提倡「以人为本」与「全人发展」的共融政策理念,针对融合教育创设三层支援计划,于教学设置、社交小组和个人化支援上,全方位为孩子营造愉快和谐,富有关怀的学习环境。
详细内容建立互评 掌握学习重点 特色中文课糅合人文价值
中国语文教育向来重视应用和实践,然而要深化语文素养却绝非朝夕。黄建豪副校长认为,语文教学应摒弃昔日刻板沉重的躯壳,从一味侧重背诵,革新为互动式教学,并糅合价值观教育,令同学在语文学习中,同时建立善良与正义的思考。其得奖教案以「多重输入教学法」让同学透过阅读理解、短片欣赏、小组讨论与个人短讲,刺激学习感官,建立全面读、写、 听、 说 能 力。 此外,他特别强调自主学习,透过同学课前预习与「鹰架」建构,加深学生对课题的掌握。
详细内容废物有价 污水残余物变身环保物料
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统计,2020年于堆填区的弃置量为平均每日大约14,000 公吨,相当于超过 1,000 架双层巴士的重量,对堆填区构成沉重的压力。作为香港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减废。来自社会不同界别的人士和组织,正设法减少、重用及回收废物并转化成有用资源,以保护环境,从而延长堆填区的寿命。香港教育大学科学与环境学系副教授曾耀辉博士与其团队致力于解决环境设施中的处理过程残余物问题,研究如何将这些残余物进行回收利用,并转化成可持续的资源,在纾缓废物处理设施的负荷的同时,并减少天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详细内容运用大数据学习广东话 紧贴社会文化变迁 学习在地化生活语言
研究指出香港非华语人士学习粤语的成功率偏低,当中非本地人士平均十人中就有九人因不同的学习困难而中途放弃,专家指出个中原因与粤语口语和中文书面语差距大,声调容易混淆和学习教材未赶得上时代用语,难以融入生活等有关。香港教育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系主任及副教授钱志安博士研究汉语和粤语多年,曾经整理出「二十世纪中期香港粤语语料库」,探索粤语过去半个世纪的演变。2019 年,钱博士得到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语常会)和语文基金的资助,参与「香港非华语人士中文学与教材料开发计划」,结合大数据科技,取用日常生活的粤语语料,开发「Learn Cantonese with Big Data」手机应用程式,以提升非华语人士学习日常粤语的兴趣和成效。
详细内容「教师梦 ‧ 飞翔计划」 为准教师提供奖学金
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赞助,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办的「教师梦 ‧ 飞翔计划」回应教育需求,透过「准教师奖学金」,向具备优秀学业成绩、对教育有抱负的基层学生,提供奖学金及不同学习机会,包括专业培训、学术交流活动、职前支援及辅导等,鼓励准教师于中学毕业后修读教育课程,日后投身教师行列,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作育英才。除了向得奖者派发奖学金之外,大会亦提供其他不同的学习机会供得奖者参加,让准教师持续获取适切的学习及教学指导。
详细内容疫情下有危亦有机 电子教科书发展迅速
香港电子教科书协会自 2012 年起,一直与教育局携手并肩推动电子教科书发展,该会的会员出版了不同科目的电子教科书课本,让老师能够透过电子教科书进行授课。
详细内容寰宇游学 新加坡线上 文化深度游
培基小学于暑假前为高年级同学们举办了一连三天的「新加坡文化线上游」,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新加坡文化,这次活动由谭洁莲副校长筹备,旅游制作 Jerry 和新加坡旅游达人 Rena一起安排三天线上游学内容。
详细内容全方位智能活动平台 多元化应用设计 开启崭新校园学习风气
香港欣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Active Learning Solutions Limited,下简称 ALS)以一抹流丽红色线条冲破绿色三角框架为商标,象征突破固有框架,矢志让师生走出传统学习模式,感受崭新教学体验。公司行政总裁黄庆凯表示:廿多年来,一直与团队以提供创新及领先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学生、教师、家长为宗旨,与时并进,积极回应未来教育发展需求。服务从电子教学软硬件开发,一直伸延至不同教学活动方案,并集结过往与学校的合作经验,奠下「善用科技大数据」、「推动学界活动方案」、「发展孩子潜能」、「建立和谐共融校园生活」、「助孩子全人发展」五大方针,冀望一直与学校同行,提供符合未来教学方针的技术支援,为香港教育再下一城。
详细内容稳中求变展新象 兼收并蓄纳四方
梅志文在今年到近 50 年历史的裘锦秋中学(元朗)担任新校长。梅志文校长如何能在一间拥有优良传统文化的中学,又可善用过往他在不同类型学校任教累积的经验,更结合个人在资讯科技范畴、STEM 教育上的专业知识,既能承传学校的中国文化,又可推动与时并进的科技教育呢?特此到天水围走访梅志文校长,听他现身说法谈抱负和新展望。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