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新校长 学界后浪 创出教育新动(18期)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专家分享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新任校长 支援新校长 皇仁旧生会中学 许建业校长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 叶亿兆校长 天主教领岛学校 李安迪校长 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 吕恒森校长 棉纺会中学 黄定康校长 香港教育大学 教育创新领导计划 曾永康博士 教联会 教育专业第18期

 时代变更,人事更替,近年不少新校长上任,形成一股新动力。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其领导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方向。校长若能作出明确而具前瞻性的导航,学校行政效能和教学质素亦会有所提升。所以,当校长新上任后,教育局会提供课程予新校长,协助他们适应新岗位,期望各位新校长能发挥所长。然而近年社会动荡加上疫情,由停课到复课再到长期防疫,重重挑战前所未遇。固有的新校长课程,能否启发新校长应对全新挑战?今期《教育专业》请来 4 位新任校长和 2 位支援新校长的学界前辈,齐齐分享大时代下新任校长的感悟。

 

 

加入校长会 提供更到位支援
新任校长——皇仁旧生会中学 许建业校长
  皇仁旧生会中学许建业校长表示,新入职校长课程内容比较着重理念及实务性,除了课堂外,亦有至少一次自行安排的学校参观,令大家可以互相观摩,让一班新校长更容易混熟。许校长完成了首两年的新校长课程,他说︰「教育局所给予的支援往往只是给予大方向或指引,只希望校长跟随。由于校情不同且独特,不可能每间学校都跟随同一样的指引。所以,我觉得最强的即时支援是各区的校长会,因为大家会互相分享教育局最新资讯,互相提点,我们便可在校内作相关安排。」
  许校长记得最近政府有一项新指引发给学校,须要填写申请表,有同区校长便填好一份让大家作参考,并给予填表提示,省下了大家不少时间,并于疫情期间,互相分享防疫资讯等。香港有不同种类的校长会,提供不同的专业发展讲座、分享会、甚至支援热线,并让同类型的校长可以互相交流及支援,所以这些专业发展活动可能更能提供更到位的支援。

主动参与 装备自己
新任校长——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 叶亿兆校长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校长叶亿兆在艰难时期接棒,不讳言过去两年出现很多突发事件,使学校难以独善其身。作为校长,他认为需要时刻与团队保持良好沟通,居安思危并及早部署。尽管面对众多挑战,叶校长依然抱持「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深信「每一代校长都在挑战中成长」,从缩班、杀校等不同的难题中走过来。至于教育局统筹的新校长入职课程,自然亦帮助叶校长有更多成长与反思。
  现时新任校长必修的 3 年入职课程,内容除涵盖校长及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财务、行政管理、人事、学与教、学生支援 6 大范畴外,会按主题加入前线校长的分享。叶校长认为规章指引清晰,课程理论与灵活实践兼备。此外,课程安排 5 名新任校长组成一个学习圈,由一名资深校长带领,针对特定主题讨论。叶校长一组重点关心如何领导团队迎接新常态,透过校长之间互相探访,了解各组员学校的处事方法,校长间的人际网亦因此加强。「尽管社会状况及疫情无先例可循,但借着互相参考做法,听取资深校长的意见,新任校长可按校情调整。」课程并设有具启发性的专题讲座,例如邀请业界人士介绍科创发展,让校长们反思新时代的教育趋势。
  另一方面,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学会每年会为新任校长举办分享会,邀请资深校长交流工作点滴。近年大学校友会流行设立校长通讯群组,有利交流最新消息。不过,叶校长同意不少单位的研讨活动,未必只针对新任校长,所以校长们必须主动参与,以装备自己。他又说,自上任后更深切地感受到校长一职任重道远,在新常态下更要注入创意及引领方向。他补充:「作为领导多厉害都好,在现今世代无办法独力处理好所有校务,因此需要好的团队互助及补位,才得以令学校有更好的发展。」

 

不只是管理层 更是领导者
新任校长——天主教领岛学校 李安迪校长

  世界变得快,校长的岗位也要有极佳的反应,才能回应世界变迁。天主教领岛学校李安迪校长指,现时新任校长的决策力十分重要︰「即使资深的校长也未曾经历过如此艰难的时期,长年的防疫和网课,决策要迅速果断,一旦慢了便会失去机遇,例如疫情稍一缓和,必须当机立断举行考试,否则一拖再拖,对师生皆是煎熬。」李校长特别提到,时下新校长特别需要具备「胆识」,审时度势后,勇于跨出应跨、而没有人敢跨的那一步,就是领导者应有的冒险精神。
  「冒险不代表莽撞,单纯地因为世界运作的方式已经改变了,无法完全参照旧有模式。看看世界经济论
坛所提及的 10 种未来大热职业,现有教育制度下的课程,如何能配合社会发展?毕竟学界跟商业社会之间有落差,身为校长便需要更贴地去了解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继而培育出学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虽然李校长倾向冒险和创新,但亦十分重视前人经验,他说︰「每每有重大决策,我都必定会跟富经验的前辈取经,再揉合前人经验与自身想法,平衡各方利益才作出最后定案。」
  李校长认为领导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差别,就是管理层可能只需要遵循固有的指引做事,领导者不仅需要别具见识和眼光,更需要懂得以目标和理念,引领老师一起同行,省下很多「管理」的时间,于是便可以投放更多资源和时间在学校发展之上,显得更有效率。
  问到学界对新校长支援是否足够时,李校长认为十分充裕︰「由于疫情关系,有些新校长课程的课堂以
Google Class 形式进行,大家都觉得很好。一来新校长需要多点时间留校与主任和副校多作交流,才能紧贴学校现况,Google Class 形式下,校长可以更容易分配时间;二来若想更深入了解某个课题,可以重复观看甚或自行寻找更多相关资料。」他认为,若果新任校长课程可以以自选形式,自组需要的课程组合,则更为理想。

熟悉行政程序 迅速回应社会变化
新任校长——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 吕恒森校长
  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吕恒森校长坦言,升任校长前已有心理准备,知道校长的职位需要处理很多行政管理的事务,然而真正上任后,工作量比想像中来得更多。吕校长指自己个性比较急,因此行动力亦强,正配合现时急速变迁的社会需要。他说︰「疫情突然而来,面对以网课开学,加上我是空降校长,家长和学生可能需要更多资讯了解我这位校长和学校安排。幸得学校团队的配合,极速以小组形式安排了 18 场家长会,让家长得到所需资讯。」另外,吕校长亦在学期之初做了一个全校性的调查,了解学生如何上网课。从调查得知有些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过去只能使用手提电话上网课。吕校长亦加紧资源调拨,尽快让学生可以得到合适网课的装置。吕校长说︰「始终学生仍在发育阶段,使用手提电话长期上网课,可能会影响视力。加上电话萤光幕太小了,学生亦难以专注在课堂上。」由此可见,吕校长懂得为学生寻找资源,同时亦相当熟识行政流程,让学生有所得益。
  在新任校长课程内,吕校长认识到一班同是校长的专业圈子,可以作专业交流,加上吕校长为佛联会学校服务,佛联会之间13 间学校会亦会互相分享近况,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具体上,都得到十分充足的支援。吕校长说︰「一如前面提及,我是空降的校长,需要更多时间了解校情、团队、学生等等,加上办学团体的理念,需要全部融和在一起。更有趣的是阅读文件和真正踏进校园,后者感受更深,因为接触师生大家会倾谈,自然有更透切的了解和感受。」吕校长指,沈香林跟他以往服务的学校校情都有独特性,更让他更深体会何谓教育:「校长当然是一个主导的角色,但亦需要有同行者。幸运地校内老师能够成为同行者,让自己的一些想法能够付诸实行,能够在互相扶持下的工作环境,学校自然有更好的发展。」

时代变 增挑战 新任校长培训重实战
支援新任校长——棉纺会中学 黄定康校长
  教育需要与时并进,学校面对新常态,更考验校长领导学校迎接挑战的能力。由教育局统筹的新任校长入职课程,过去一直为新任校长提供广泛而系统性的培
训。有份担任导师的棉纺会中学校长黄定康表示,因应社会变化,课程加强实战案例分享,向新任校长传授危机处理、应对传媒、人事管理等经验。
  黄校长形容,我们身处一个「后现代」的时代,十分重视自我价值和自我感觉,对与错的界线亦渐趋模糊。有时候稍欠经验的新校长,对同事作出善意提醒,
反而会引发危机。此外,社会步伐急速,校长常常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回应和判断。黄校长笑着说︰「WhatsApp只要半小时内没有回复,就会收到催促。」处事不仅需要有效率,校长同时需要平衡不同持分者的利益,回应公众期望,懂得妥协的艺术。「拥有上乘功力的校长会懂得先妥协,容让紧急事情可以先处理,留有空间部署善后。」
  加上公众热衷检视学校决策,如比较不同学校的放学时间、开设的学科,不熟悉教育的传媒机构亦会放大校园一切,将一些正常不过的情况误传为异常状态。例如近期直资学校有教职员更替,传媒却大肆报导,逼使校长要花费时间心力回应或澄清,徒添压力。
  黄校长认为不论是原校晋升,抑或是空降的新任校长,一样面对多方挑战:前者成为掌舵人后,虽在熟悉的环境,但同事的期望已截然不同,要尽快提升视野及
看事情的穿透力,以避免当局者迷;后者要在全新环境摸索,要迅速与团队磨合是一个挑战。「新任校长需要认真及谦卑地去学习,并具备危机感。」
  现时除教育局筹办的正规培训课程外,地区校长会近年来亦加强支援新任校长,分享经验,以黄校长身处的荃葵青区为例,他们会积极安排新任校长与不同的地区组织会面交流,鼓励新任校长参与地区活动,有利他们认识社区。
  黄校长表示,乐见新一批年轻校长拥有创新思维,对教育亦有承担,愿意迎难而上,因此他对教育界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认识教育哲学 掌握管理策略 恪守教育真义
支援新任校长—— 香港教育大学「教育创新领导计划」 副总监曾永康博士
  曾永康博士是中学荣休校长,长期在各大学担任学校高层及中层领导培训课程导师,现时为香港教育大学「教育创新领导计划」副总监,该计划亦有为学校高层及中层领导提供培训,包括教学及管理经验分享与知识转移。
  曾博士认为学校是一个很独特的组织,而校长在校内往往身兼数职,概括来说就是「学与教」及「人、事、财、物」的管理︰「学校在升迁或聘任校长时,很多时专注考虑申请人在教学上是否表现出色。然而教学跟管理属两个性质不同的范畴,校长的职责不只限于教学范畴上,更需要做大量行政和人事管理工作。一般学校并没有会计财务部、宣传推广部、人力资源部、物业管理部等,以上各项工作很多时都需要由校长亲自处理。况且还有危机处理、投诉机制、雇佣纠纷、法律风险等等棘手难题,都需要相关知识理论再结合实践经验,方能处理得更为妥当。」
  如何让新校长对行政管理理论与在地实践有深入的认识,是新任校长课程需要考虑的重点,例如推动学与教的成败关键往往就是老师人事管理。曾博士强调,新
任校长课程内容不宜分拆得太细,不应只著重于介绍学校各部门的事务性运作。因为校长作为学校的统领者,需要具备更宏观的视野来管理学校︰「例如拨款如何处
理,不应逐个细项拨款分析教导,反而应该教导新任校长有关学校理财哲学和原则,让新校长学懂如何善用财务策略订立较长远的学校发展愿景,引领各科组的主任
向共同目标进发,拨款自然能用得其所。」曾博士认为学校犹如一艘龙船,校长就是船长鼓手,需要站高一些,了解教育大趋势,看清前路和暗涌,平衡各方利益,
带领团队前进。
  曾博士认为,校长还需要懂得教育哲学,反思学校教育的真义,不应随波逐流,只顾追逐学业成绩,忽略学生全人成长。校长应建立学校的特色,照顾学生的多
元发展,让师生共同创建学生的人生前路。可惜现时还有提供教育哲学课程的院校并不多,新任校长或需要凭借阅读来汲取相关学养。
  校长的角色未如想像中那么简单,所需要装备的学识范畴也实在太多,很多时只能「边做边学」,虚心向前辈请教。新校长的个性特质能否配合校长职岗的独特
要求亦是重要关键,故应早点让拟任校长全面了解校长的角色和工作,让有意晋升校长的同工作充分的考虑和准备。
  现时有不少大学开办新校长培训课程,曾博士说︰「校长在校内身兼多职,分身不暇,但可以善用大学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跨校经验,借助外力提供到校支援,引进教学新理念与管理新思维,以推动学校变革,对新校长而言,或会更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教联会支援
  坊间有不少机构,提供不同的课程让新任校长适应新岗位。教联会定期开设有关新校长专业培训课程,以不同主题的分享会或工作坊形式进行。校长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按主题报名。
  曾永康博士提及现时校长班对于法律常识的教授有所不足,教联会深明校长所需,特别开设「处理日常校务时涉及的法律常识」分享会,可选实体课或以 Zoom 形式进行,让更多校长能参与其中。由现在至 7 月期间,教联会将举办一系列校长专业发展培训活动,设有不同主题,让参加的校长在现职岗位上发挥得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