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创共学——Learning for Good
近年人工智能科技应用席卷全球,成为全国以至世界各地的风潮,而 AI 发展亦为教育界带来很大的回响及启示。上年度,社会各界对 AI 的广泛应用仍有不同的担忧,直至今天也仍在讨论如何杜绝 AI 造成抄袭,然而,随着 AI 的普及化,廿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再是阻止同学运用 AI,而是要思考如何应对 AI 带来的挑战,并让老师、家长、学生亲身学习及体验AI 科技,消除对它的误解,充分掌握 AI 的优势,装备自己,迎接未来的机遇及挑战。
详细内容成功非依靠奇迹
本年,教育局推行首届「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让八所教资会资助的本地大学,共有146个资助学士学位课程参与计划,直接取录具有特殊才华及兴趣的中六生。据教育局的公布,首届计划共收到来自403间中学的766份有效申请,当中只有186位学生成功直入大学,成功率约25.5%。本校6A班张成宝同学通过重重甄选,最终成功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直接取录,可喜之余,学校上下更感欣慰。
详细内容高效整合运用大数据 专业规划校本数码管理
数码资产管理对大数据运用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十分关键,为了能更有效规划校本数码管理,整全教学资源,吕恒森校长联同几位志同道合的大学教授及行家,包括香港都会大学副校长郭予光教授、专门研究知识管理的香港教育大学郑志强教授,以及几位前线中、小学校长及副校长,组成香港元创教育管理人员协会,借着倡议、推动、分享,让学界认识管理学校数码资产的重要性,不但能节省教学团队的成本,兼顾老师流动导致教学资源缺失的问题,更能为学生提供到位的学习历程,加速赶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详细内容专访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新校长:吕恒森 有限资源 无限想像
这几年校长新旧交替频密,以前升任校长,还可以有一、两年熟习校情的时间。但这两年疫情下面对生源不足、学校人手紧绌的情况,加上防疫限制下不能如以往般筹办校内外活动,对新任校长而言极具挑战。由于工作需要到访不少学校,当看到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在短短15个月内增加很多基建,学校盈余反而较上任时高达30%,自行收生数目更是10年内最高,令我即时构思「新校长对谈」栏目,由新校长现身说法,分享宝贵实战经验。—— Iris
详细内容从跑步 谈目标
好不容易「渣打香港马拉松」终于在上月顺利举行。今年是笔者第一次「正式」参加比赛,因疫情关系,两年前的成功报名,到今年终于能完成比赛。从小就喜欢各式各样运动的我,唯独是不喜欢跑步,过程中,那种沉闷、孤独的感觉,总令我提不起劲。但自知步入中年,朋辈间各自因家庭、工作关系,实在不能像年少时的潇洒,一声之下就能相约外出,篮球、排球,从不放过。因此,跑步就成为我近年参与得最多的运动项目。一对球鞋、一条短裤、半个小时,跑步的习惯就此开始了。
详细内容支援新校长 学界后浪 创出教育新动(18期)
时代变更,人事更替,近年不少新校长上任,形成一股新动力。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其领导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方向。校长若能作出明确而具前瞻性的导航,学校行政效能和教学质素亦会有所提升。所以,当校长新上任后,教育局会提供课程予新校长,协助他们适应新岗位,期望各位新校长能发挥所长。然而近年社会动荡加上疫情,由停课到复课再到长期防疫,重重挑战前所未遇。固有的新校长课程,能否启发新校长应对全新挑战?今期《教育专业》请来 4 位新任校长和 2 位支援新校长的学界前辈,齐齐分享大时代下新任校长的感悟。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