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促进学习」 积极善用大数据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专业 教案分享 专家分享 香港教育大学创新项目巡礼 香港教育大学 知识转移 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 赵明明教授 大数据 以大数据促进学习 学界数据库 教育专业第18期 香港教育杂志42期

  商界和资讯科技界应用大数据来营利和创新,学术界同样可以藉著快速收集、分析及研究巨量而复杂的资料,提升教与学,于大数据时代获益。香港教育大学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赵明明教授及其团队自 2016 年推行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计划——「以大数据促进学习」,希望以大数据研究帮助香港的教育界。

创建数据库 分析基本数据
  学校一般以测验、考试、功课、课堂讨论和活动判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因此赵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包括许嘉凌博士、陈珈文博士、蔡亦婷小姐、黄瑞安先生及林思明小姐)循相关方向创建数据库,透过人工智能和统计系统储存学生的作业和测考的评分及答案,从而创建一个简单易明的数据分析及报告平台,供师生使用。
  测验分数是基本数据,而学生填写的答案便是大数据重要的一环。研究团队制作了一套人工智能/统计程式,自动将问题按难度排序,再检查学生每题的得分,借此了解学生对相关课题的理解程度,协助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难点,调整教学方式。另外,团队亦透过统计(例如题项反应理论)来判断学生答错还是幸运猜中答案,以及题目与受试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老师批改时是否足够客观,以提升大数据的准确性。
  赵教授希望日后教学团队能够使用数据库,设计电脑化适性测验:学生一边答题,电脑一边自动根据学生的能力而调整下一题的难度。这样不仅能更准确地评估学生对每个概念的理解,亦能缩短测试时间。除此之外,学者亦可透过数据分析性别等因素会否影响知识的传达或接收,并研究其他外在因素和知识接收程度的关连,继而提升教学效能。

为「好」订立一套客观标准
  现时,大数据已能为日常功课作简单的文法和拼字检查,大学常用的 Turnitin 系统(防止内容剽窃)亦是大数据的一环,能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判断『坏』或『差』十分容易,但评定所谓『好』,则难得多。」因此,赵教授期望藉数据库分析大量文章,建立一套较客观、通用的标准。他认为日后待数据库更为成熟,可以供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使用,减低作文卷评分时的主观偏见。除了批改功课,人工智能程式更可以分析文章,找出整篇文章或各段落的关键主题,检查内容会否遗漏了重要的概念。

大数据不藏私 积极扩展网络
  赵教授说:「大数据现时的问题,不是人工智能太精准和强大,而是太不准确和弱小。大企业用商业秘密为名,隐藏这些弱点。外界难以掌握其准确性,遂不能评估好坏。」因此,赵教授与团队发掘及分享四个公开数据库及 17 组大数据,并由此产生了不少研究主题、学术论文、学术会议及报刊文章等。团队亦积极扩展其大数据网络,与来自 9 个地域共 20 所大学合作,将大数据衍生的知识转移至世界各地的学术社群,与各地的学
者和教育人士共享。

赵明明教授及其团队,推行「以大数据促进学习」的研究项目,惠及香港的教育界。
用数据库分析大量文章,建立一套较客观、通用的「好」标准。
大数据能协助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需要,调整教学方式。

「以大数据促进学习」:https://bigdata3.wixsite.com/bigdata

如有兴趣商品化本项目,或进行后续合作计划,请联络香港教育大学知识转移办公室。
如有查询,欢迎致电 2948 7556 联络香港教育大学,知识转移办公室 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