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情与国情并行 推展「九美德行」提升共通能力
道教青松小学(湖景邨)郑志明校长表示,推行国民教育,同学成长历程中的个人修身方面,将得到莫大裨益。该校办学团体为青松观,郑校长说︰「青松观提倡传扬中华文化,当中『九美德行』包括:忠、孝、廉、节、义、信、仁、惠、礼,正正呼应中华文化内的美德,让学生学习成为谦谦大国的国民。」
详细内容倡国内团队到校支援 培育爱国生力军
回归已二十四年,东华三院郭一苇中学何世昌校长认为现时才推行国家安全教育及公民科,虽迟却为时未晚。何校长说︰「香港一直需要健全的教育体系,才可以慢慢拆解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问题。爱国教育对学生个人来说是『全人教育』,其实同时亦补足了整个教育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详细内容教导学生认识国家 乃应有之义
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一直有举办不同的交流团,到内地交流自然亦少不了。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主席陈狄安指,一个国家的公民认识自己国家,以及培养学子爱国情感,可说是基本公民教育元素。陈狄安主席说︰「我认为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的基本要求,并应多角度了解国家,要了解成功,也要了解不足。」
详细内容各界携手合作 弘扬爱国精神 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
为了提高香港社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提升青少年的爱国精神,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和紫荆杂志社联合主办「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论坛于7月10日举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视像出席)、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中联办教科部部长蒋建湘等人莅临主礼。多位重量级人士出席并发表讲话,在香港教育界别具意义。
详细内容爱国活动宜古今并重 应对当代中国软实力富信心
当学校需要举办爱国相关活动,可能较先想到书法、茶道、诗词歌赋等中国古代文化。教联会副主席邓飞指,这些着重中华文化的爱国活动一直不缺,但成效不够显著,他主张需要古今并重,让学生多接触时下内地发展及文化,贴近国情,拉近两地联系,才能培育学生深厚的爱国心。
详细内容爱国教育 有认知、才会有认同 培育学子对国家的归属感——专访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
新学年,教育局积极推行国家安全教育,但是,学界对此经验不多,担心容易出错,难以正确教导学生。蔡若莲副局长明白老师的担忧,她指出:「现在大家担心的,是对《香港国安法》条文不了解,所以怕教错。但是,国家安全教育,不是教法律条文,而是让学生明白立法的背景及意义,同时,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相关内容。学校结合国民教育,推行国家安全教育,培养同学的国家观念,就是爱国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有助同学建立国家观念,提升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对文化的自信,有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从而达致全人发展。」 蔡副局长指:「爱国教育,要从心出发。」她举例:「在家中,我们能感受父母及家人的关爱;在学校,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朋辈的真挚情谊;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满载回忆,触动人心,对母校的归属感由此而来。从我们居住的社区,到我们生活成长的香港,再到我们的家乡,56 个民族组成的国家⋯⋯爱国,就是爱护我们身边的一,是自然而然的事。」
详细内容音乐与多元感官发展(二):触觉(44期)
笔者一岁大的姪女,最近参加了「凌乱玩耍」(messy play)的亲子工作坊,利用麦皮、米、水、意粉、果冻、冰等,进行刺激触感探索,纵使小侄女下课后成为了「污糟猫」,但她在玩的过程显得非常投入以及专注。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倡利用孩子的天性,容让孩子在有限制的自由内探索,能培养出独立的人格。触感发展和艺术表达,更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详细内容
东华三院姚达之纪念小学
让孩子玩,和学习一样重要!(44期)
要让学生喜爱学习,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回顾自身的成长路,游戏和玩耍的元素一直伴随自己成长,这些游戏更对学习带来裨益。部分家长或许仍带有:「勤有功,戏无益」的想法,但只要选对游戏,我确信游戏跟学习一样重要。
详细内容
荃湾商会学校
自主学习:由课时转化为学时(44期)
学生需要有系统的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如果学习进程拖延滞后,往后的学习便「消化」得急促,有机会引致「消化不良」,习得的知识不牢固,并欠缺时间把知识沉淀、梳理、应用、复习。所以学校于去年农历年假疫情爆发之初,即时启动了学习新纪元。从前的电子学习定位是课前「反转教室」的预习、课堂上的应用、课后学习的延伸,到了停课后开创了全新的线上学习。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