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孩子的個性

荃湾商会学校
如何塑造孩子的个性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每次在学校教育讲座中,介绍完这两项比较吸引家长的特色,而又令家长听得入神后,我必定会补充一句,品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从而把他们从孩子学得良好的英语、发展创科头脑及具有运用综合能力去解难的醉梦中叫醒,因为教育的原意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而不是只聚焦于知识层面。

详细内容
升小選校策略——了解子女特質 尋找最合適的學校

升小选校策略——了解子女特质 寻找最合适的学校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升小攻略 教育传媒

小学「自行分配学位」已公布收生结果,获心仪学校录取的学生父母固然感到高兴,落选的学童亦无须灰心,学生家长仍可透过明年1 月中旬的「统一派位」,办理选校手续。

详细内容
停課不停學!學校應變工作全面睇

停课不停学!学校应变工作全面睇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面对社会环境变迁,学校必须懂得随机应变应付突发情况,近年学校就曾经因为传染病、天气问题和突发社会事件,导致教育局需要宣布停课,这难免影响学生学习进度,如何能够做到「停课不停学」,成为教育界近期的热门话题,因此今期《教育专业》就访问了多位教育界的专家,透过不同角度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详细内容
距離真正做到「停課不停學」 學校的電子教學路,還有多遠?

距离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 学校的电子教学路,还有多远?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停课不停学!」相信大家对这句说话都不会陌生,但如何真正做到呢?相信很多学校都还在试验阶段,还未能完全掌握。事实上,早于「沙士」时期,因为疾病传播而导致全港学校,包括大、中、小学以及幼稚园都要停课,当时多间大学及个别中、小学已提出,要为「停课不停学」作出相关准备及课程。

详细内容
增進語言實驗室的同儕互動

增进语言实验室的同侪互动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语言实验室(Language laboratory)已有悠久历史,一直被视为是外语学习的有效场地(注一),在多数大学和中学均有配备。语言实验室一般配备电脑、耳机、和麦克风,学生可在语言实验室对着电脑练习口语和聆听,老师也可通过系统听到个别同学的表现并给予反馈。有研究显示,同侪互动对语言学习大有裨益(注二)。然而,旧有语言实验室的设计多以方便学生独自学习为目的。部分语言实验室的围板分隔设计,虽然有助隔音,却不便同侪互动。

详细内容
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學 如何加大力度支援教師?

非华语学生的中文教学 如何加大力度支援教师?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有关现时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情况,据立法会的数字显示,2016年全港有6,171名6至11岁的南亚裔儿童,现正接受小学教育,当中只有66%能够书写中文。另有6,400名12至17岁的南亚裔儿童,现正接受中学教育,当中只有68%可以书写中文。

详细内容
電子優化教學 書本卻能喚醒原始感動

电子优化教学 书本却能唤醒原始感动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案分享 教案分享

资讯科技一日千里,运用资讯科技于教育更是发展迅速。全港近九成学校已安装无线网络,大部分学校亦已采用一人一机(平板电脑)上课,学生可以使用流动电脑装置进行多元互动学习。其中,近半学校已开展了「自携装置」计划(BYOD),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个人化。学校亦使用电子书,让学生通过有互动功能的课本进行学习,把流动电脑装置物尽其用。那么,电子学习是否已算成功?电子书是否可以取替纸本书?

详细内容
機器學習初體驗

机器学习初体验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人类从小便不断学习,透过探索不同环境学习新知识,让我们更有智慧,懂得分辨是非。人工智能发展当中一个重要元素便是如何让机器也懂得学习,令机器也可不断透过学习而运用所掌握的资讯进行判断。

详细内容
以教育哲學為本 推動教學研究 賦予老師宏觀視野 

香港教育大学
以教育哲学为本 推动教学研究 赋予老师宏观视野 

教育传媒 教案分享 专家分享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对教者来说,是终身志业;对学生来说,是建构人生的开始;对教育家来说,是育人之学说。说起教育管理这课题,很多人也会聚焦于学校的管理或课程规划,其实教育哲学亦同样重要,两者双管齐下,才能营运及管理好一所学校,达到培育人材的目的。

详细内容
為非華語學生 打造未來的鑰匙 一埸會動的中文課!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三中学
为非华语学生 打造未来的钥匙 一埸会动的中文课!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香港是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社会,游走于各社区内,我们不难看到不同种族、国籍、肤色的人士,也会听见各方语言。语言是个有趣的东西,是生活的絮语;是文化的结晶,细心聆听,亦可以是场世界的风景。然而,居于香港的非华语社群要融入社区,就需要学好中文,他们的语文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三中学的中文科老师黄建豪教了非华语学生9年,他深信:「我们需要清楚了解每位学生的族裔背景及文化,才能了解其困难,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协助他们融入社会。」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