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擊,成就更多

圣玛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学
主动出击,成就更多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案分享 教育传媒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论在成年人的职场上或是学生在求学阶段也应拥有这心态,把握每个机会,积极装备自己,面对不同的挑战。

详细内容
尊重學生 贏取信任 理解實際需要 以學生為本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学
尊重学生 赢取信任 理解实际需要 以学生为本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校长专访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一连两期专访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学校长邹秉恩,于第5期中邹校长分享了他秉持有教无类,以大胆和创新的方法,成功替多间学校注入新思维,改善办学质素。来到这一期,邹秉恩跟我们分享他离开了圣公会基心小学后,如何带着当教育前线的经验,担任香港教育学院讲师及高级课程发展主任,处理中小学、毅进和大专等的课程评审及设计工作,以另一角色服务学界。11年转眼过去,他重新走到前线,到圣公会圣匠中学及中华基督教会公理高中书院担任校长,之后又重回当初的起步点,再次担任小学校长,秉承致力服务学界不同岗位的初心。

详细内容
設計學習框架 聚焦情意教育 讓知識融入生活 學習不再與己無關

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
设计学习框架 聚焦情意教育 让知识融入生活 学习不再与己无关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案分享

人和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必须互相依赖才能生存。港人日常生活产生大量家居污水,包括清洁家居及梳洗时所产生的废水。这些污水排出大海后不但影响海洋生物生长,更有机会令牠们中毒致死。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常识科老师罗其斌就常识科中水质污染的课题,特意与他的教学团队进行深入反思,设计出「辨、便、变」学习框架,配合「情意教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方面掌握科学过程技能,另一方面能更全面辨析家居污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培养出保护海洋的价值观和行为。

详细内容
教學科技 如何改變課堂?

教学科技 如何改变课堂?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教育专业

在这科技迅速发展、信息爆炸的年代,学校也要与时并进,培养学生的在新时代所需的能力。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反思以老师单向讲课为主,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尝试采用各种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创新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

详细内容
運動會日子抽籤、校際比賽日協調 如何制定雙贏的校曆表?

圣玛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学
运动会日子抽签、校际比赛日协调 如何制定双赢的校历表?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案分享 专家分享

每年在大约5至6月,政府及教育局也会陆续公布新一年的法定公众假期、公开考试、文凭试放榜日及中一入学试等。学校便会因应这些「校外」日子来开始制定校历表,好让各同事可预算新学期课外活动的安排,如:交流团、全方位学习日、学校开放日等。当中,体育同工比较关注的运动会及学界比赛日子对学校订定考试及假期是息息相关的。

详细内容
溫柔的力量: 歷史與文化的閱讀

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长沙湾)
温柔的力量: 历史与文化的阅读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专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传媒

文化的基因,应该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蛰伏在我们的灵魂里,只消我们轻轻地,用最温柔的方法,把它唤醒。

详细内容
不一樣的學生字方法

不一样的学生字方法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笔者经常被学生或家长问到,怎样才能多学会一些生字?为甚么写作及说话时,总是想不起学习了的生字呢?其实跟我们传统的学生字方法有莫大关系。

详细内容
家校攜手 小一新生輕鬆過渡適應期﹗

家校携手 小一新生轻松过渡适应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孩子升读小一!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件大事。小学是孩子正式进入以学习为主的成长阶段。升读小一的学生所遭遇的适应困难,大多与学校环境、学习生活及自理要求的转变有关。家长和学校如能及早为孩子进行适应训练,有助孩子升读小一的适应,能让孩子更快乐地投入小学的学习生活。

详细内容
教育在家,教學在校。一場教育的叩問: 學校以外, 教育還能是什麼?

教育在家,教学在校。一场教育的叩问: 学校以外, 教育还能是什么?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在香港,一谈到教育,家长比较倾向于关注子女入读哪间名校;哪区校网最好;成绩若要优异,学童非去哪间补习机构不可,追求分数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教育子女成了学校的责任。然而,成绩以外,教育还可以是什么?曾于加拿大修读社会儿童心理学及于美国修读教育系博士课程的陈美龄分享说:「学校只是帮助教导学生知识,真正的教育,是发生在家中的。」家校合作,不只是潮流,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详细内容
教育不只談成績 學習與成長 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香港教育大学
教育不只谈成绩 学习与成长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教育是什么?曾担任过校长,现任香港教育大学校长特别顾问、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副主席戴希立认为,一直有参与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的工作,学校教育,依然是他最大的著眼点。「简单来说,学校对学生最重要做到两个功能——学习和成长。除学习知识外,亦要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涯中建立德、智、体、群、美,建构一个完整的价值观。」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