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中华礼仪教育 大湾区师资培训课程第一期 分享教学经验 推动学界专业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国学中心于今年 5 月底至 6 月初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华礼仪教育」项目——大湾区师资培训课程第一期,提高校长和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内涵的深度认识,从而提高中华礼仪教育的教学成效。透过讲座、培训以及实践,让不同地区的老师彼此交流与分享中华礼仪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在礼仪教育「学」与「教」领域上的专业发展,并进一步推动学界的专业交流。
详细内容反思科技产品使用习惯 如何衔接大湾区发展——专访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黄锦辉教授(18期)
由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下称「资科办」)负责的「中学 IT 创新实验室」和「奇趣 IT 识多啲」计划,香港中文 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黄锦辉教授乐见其成,然而他认为计划暂未考虑如何对应大湾区发展,日后可能出现衔接问题。
详细内容停课下,学校有考试 以外的评核方法吗?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持续一段长时间,复课无期,中学文凭试也被迫延期。随着学期临近完结,如何在无法进行面对面考试的情况下评估学生所学,便成为不少老师的难题。
详细内容电子教学两种模式 混合应用互补不足
为应对突如期来的疫情,全港学校长期停课,让不少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感到措手不及,担心停课会影响学习进度。如学校能善用市面上各种电子教学工具,相信能把停课的影响减低。
详细内容增进语言实验室的同侪互动
语言实验室(Language laboratory)已有悠久历史,一直被视为是外语学习的有效场地(注一),在多数大学和中学均有配备。语言实验室一般配备电脑、耳机、和麦克风,学生可在语言实验室对着电脑练习口语和聆听,老师也可通过系统听到个别同学的表现并给予反馈。有研究显示,同侪互动对语言学习大有裨益(注二)。然而,旧有语言实验室的设计多以方便学生独自学习为目的。部分语言实验室的围板分隔设计,虽然有助隔音,却不便同侪互动。
详细内容善用流动装置 深化户外学习
学习从来都不限于课室。不少老师都会安排户外考察,为同学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在这人人一部智能手机的年代,利用流动装置来增进户外学习的科技日益成熟。老师和同学该如何善用科技,让学习走出课室?
详细内容教学科技 如何改变课堂?
在这科技迅速发展、信息爆炸的年代,学校也要与时并进,培养学生的在新时代所需的能力。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反思以老师单向讲课为主,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尝试采用各种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创新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
详细内容教学短片评估初探
随着科技发展,个人学习的渠道已远不限于书本和课堂。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既可用来自学,也可用来配合课堂活动,深化学习。部份老师也会自行制作教学短片。老师如何在众多的网路资源中挑选合适的教学短片呢?老师自行制作教学短片时,又有甚么值得注意呢?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