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搜索"香港"共 1933 个相关结果

連繫閱讀和遊歷 聯校教師香港島文學散步

连系阅读和游历 联校教师香港岛文学散步

教育傳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案分享

去年《施政报告》中,政府曾宣布将实施「跃动港岛南」计划,目标是将区内旧式工厦、布厂湾、海洋公园、珍宝海鲜舫、石澳石矿场等地活化或修缮。政策反映香港有很多地方具有宝贵的价值,值得我们细味,更值得教育工作者带领学生去认识和欣赏。

详细内容
力行務實大學路——專訪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教授

力行务实大学路——专访香港都会大学校长林群声教授

教育傳媒 专家分享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林群声教授,早于 2007 年开始于香港城市大学担任管理层,同时亦是研究环境化学、生态毒理学及环境风险评估的知名学者,任职管理层超过 14 年,在今年 4 月被委任为香港都会大学(前称香港公开大学)校长。多年的管理经验,让林校长成为一位务实、稳重兼备的决策人。

详细内容
促進大灣區人才流動 創出經濟新動力——團結香港基金 社情研究主任何杏研

促进大湾区人才流动 创出经济新动力——团结香港基金 社情研究主任何杏研

教育傳媒 专家分享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社会需要人才,才能发展出新经济动力。香港的大学科研成果显着,然而将研究成果产业化方面则有待加强。现时大湾区正正可以搭建相关平台,由生产到推出市场,各方面均可得到支援,达到「产教融合」的理想状态。

详细内容
少子化下學校如何退場? 不應全由照顧後進生學校承擔 ——專訪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創新領導計劃」 副總監曾永康博士

少子化下学校如何退场? 不应全由照顾后进生学校承担 ——专访香港教育大学「教育创新领导计划」 副总监曾永康博士

教育傳媒 专家分享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就适龄学童人口下降引致学校退场问题,香港教育大学「教育创新领导计划」副总监、荣休中学校长曾永康博士慨叹道:「问题相当复杂,在现时制度下,需要退场的学校多为收取学业程度稍逊的后进学生,以及大量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校。由这些学校独力承担适龄学童人口下降的结果,对有关学校、学生和家长并不公道。」

详细内容
守護教育專業 保障同工權益——專訪香港教育工作者工會主席黃建豪

守护教育专业 保障同工权益——专访香港教育工作者工会主席黄建豪

教育傳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香港教育工作者工会」刚于 9月 12日举行记者会,宣布正式成立,并以「守护教育专业,保障同工权益」为宗旨,主席黄建豪表示新工会集中为教师争取权益,透过提供专业的法律及调解服务,致力处理求助个案及调解纠纷,为教师争取合理权益。

详细内容
計劃北部都會區 應考慮教育定位 ——專訪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席伍德基

计划北部都会区 应考虑教育定位 ——专访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伍德基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资讯

  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伍德基主席认为是次《施政报告》中,北部都会区成为全城焦点。政府回应北部创新科技需要,深港两地互联互通,定下创新科技的定位,落实大湾区理念。他说︰「北部都会区跟内地融合为一体,指日可待。政府可以再进一步考虑教育定位问题。」

详细内容
整合現有資源 先應急 後支援——專訪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方仲倫

整合现有资源 先应急 后支援——专访香港岛校长联会主席方仲伦

教育傳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施政报告》虽有宏观蓝图,但并未着重在教育上,香港岛校长联会主席方仲伦校长仍对《施政报告》表示赞同︰「政府为早前在教育上的改动对业界做了总结,以及重申国安教育的重要性,都是值得肯定的。」

详细内容
響應大灣區融合 讓高中生了解內地民生 ——專訪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

响应大湾区融合 让高中生了解内地民生 ——专访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主席陈狄安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今年初《财政预算案》已提及,现届政府对教育的资源投放已达 1,007 亿,加上政府投放不少资源于防疫上,意味着教育资源难以有上调空间。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陈狄安主席按这个方向猜想,在《施政报告》未出台前,已预计政府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改动。他特别留意到政府于《施政报告》中指出希望大专生融合大湾区发展,他指直资议会乐意提前于高中举办具深度交流活动,以响应政府大方向。

详细内容
重新建立香港教育品牌 倡向境外推廣香港DSE課程——專訪教聯會副主席鄧飛

重新建立香港教育品牌 倡向境外推广香港DSE课程——专访教联会副主席邓飞

教育傳媒 教育专业 校长专访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联会副主席、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指,对于今次《施政报告》未有提及目前学界严峻的问题——缩班杀校,意味着政府会以「有序杀校」的方式处理生源不足的问题。他表示忧心︰「或者我以楼市作比喻会比较容易理解:楼价愈高愈多人买楼,楼价愈低,潜在买家反而不敢入市。」愈是缩班杀校,愈令家长对香港教育失去信心。邓校长倡议政府将「香港教育」当作品牌处理,建立正面形象,向外推广,才能提升香港 DSE 课程的国际地位。

详细内容
各界攜手合作 弘揚愛國精神 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

各界携手合作 弘扬爱国精神 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

教育傳媒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专家分享

为了提高香港社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提升青少年的爱国精神,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和紫荆杂志社联合主办「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论坛于7月10日举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视像出席)、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中联办教科部部长蒋建湘等人莅临主礼。多位重量级人士出席并发表讲话,在香港教育界别具意义。

详细内容
香港公開大學將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

香港公开大学将改名为「香港都会大学」

教育傳媒 教育资讯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于2021年7月14日通过《2021年香港公开大学(修订)条例草案》,香港公开大学的中、英文名称将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改为「香港都会大学」及「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详细内容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 產品設計和營銷能力並重 由生產到製成 學生知識 緊扣市場需要(大學之路)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 产品设计和营销能力并重 由生产到制成 学生知识 紧扣市场需要(大学之路)

教育傳媒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是领先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客户期望变得更高,市场对企业和物流专才需求极大。学系开办物流及企业工程(荣誉)理学士学位组合课程,学生首年会学习企业及物流的基础知识,年半后可选读物流工程兼管理(荣誉)理学士学位或企业工程兼管理(荣誉)理学士学位,成为能有效管理资源、创造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满足客户期望及要求的专业人才。

详细内容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 結合工程與物流管理 以科技培訓為先 只要有熱誠 文理科生皆適合(大學之路)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 结合工程与物流管理 以科技培训为先 只要有热诚 文理科生皆适合(大学之路)

教育傳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香港是领先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客户期望变得更高,市场对企业和物流专才需求极大。学系开办物流及企业工程(荣誉)理学士学位组合课程,学生首年会学习企业及物流的基础知识,年半后可选读物流工程兼管理(荣誉)理学士学位或企业工程兼管理(荣誉)理学士学位,成为能有效管理资源、创造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满足客户期望及要求的专业人才。

详细内容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生物醫學工程人才炙手可熱 多元出路 以專業支撐醫療服務(大學之路)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炙手可热 多元出路 以专业支撑医疗服务(大学之路)

教育傳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随着人口老化,本港医疗压力不断增加,社会需要更多生物医学工程师,运用智能技术研发和更新医疗设备。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开办「工学士(生物医学工程)」课程,透过4大紧贴市场所需学习范畴,培育有志者投身生物医学工程界,贡献社会。

详细内容
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 迎接大數據年代 應用i-Marketing+概念 主張實戰學習(大學之路)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学系 迎接大数据年代 应用i-Marketing+概念 主张实战学习(大学之路)

教育傳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科技改变世界,市场营销已走进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有见及此,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市场营销)课程提出崭新的「i-Marketing+」概念,培训学生应用各种互联网工具,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了解目标客群,为企业制定精准具效益的创新营销策略,训练学生成为新一代全能市务专才。

详细内容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	 致力發展完備課程 培育新世代電子商務專才(大學之路)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 致力发展完备课程 培育新世代电子商务专才(大学之路)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无论是金融科技的发展抑或大数据的应用等,在近年均有着颠覆性的改变。有见及此,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下称「城大商学院」)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课程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不同金融分析和应用技巧。学生在毕业后将具备丰富金融知识及相关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日后能在金融界别中脱颖而出。

详细内容
香港城市大學理學院 把握科創發展機遇 嶄新多元課程 培育國際科研人才(大學之路)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理学院 把握科创发展机遇 崭新多元课程 培育国际科研人才(大学之路)

教育傳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科学是人类进步至关重要的基础,时至今日,各式各样的科研产物已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重要领域。香港城市大学理学院(下称「城大理学院」)相信,社会环境唯有重视科学,矢志培育具科研创新能力的新一代,才有望让年轻人在现今新经济社会中脱颖而出。因此城大理学院致力追求最顶尖的崭新科学理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职业发展路向。

详细内容
擺脫 STEM 觀念 以「創新」一詞多思考——香港才能教育研究會分享(18期)

摆脱 STEM 观念 以「创新」一词多思考——香港才能教育研究会分享(18期)

教育傳媒 教案分享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专家分享

香港与世界各地连系频繁,加上完善的教育制度及本地科研实力,原本具备发展创新科技业的优越条件。根据 世界经济论坛 2019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香港整体竞争力在全球排名第 3 位,可惜在「创新能力」只得第 26位,并于2019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科研基础设施」亦只得第 23 位。由此可见,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尚欠足够的基建和培训。

详细内容
反思科技產品使用習慣 如何銜接大灣區發展——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18期)

反思科技产品使用习惯 如何衔接大湾区发展——专访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黄锦辉教授(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资讯 专家分享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由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下称「资科办」)负责的「中学 IT 创新实验室」和「奇趣 IT 识多啲」计划,香港中文 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黄锦辉教授乐见其成,然而他认为计划暂未考虑如何对应大湾区发展,日后可能出现衔接问题。

详细内容
首屆VR for Good香港中學生虛擬現實挑戰賽  以VR創新技術改善香港心理健康和環境

首届VR for Good香港中学生虚拟现实挑战赛 以VR创新技术改善香港心理健康和环境

教育傳媒 教育资讯

VR技术初期多应用于模拟训练、模拟手术操作,发展至今已应用于不同范畴,大会希望透过VR for Good 挑战赛鼓励香港中学生发挥创意,以「改善心理健康」和「改善环境与可持续性」为题材,设计创新的虚拟现实方案,共同应对香港社会和环境这两个本港最逼切的社会问题。

详细内容


搜寻更多 "香港"